第676章 陆海争端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风啸木字数:4805更新时间:24/07/26 15:00:04
    李平浪跟着小太监,神色紧张的走向乾清宫。

    他在京城这些天,也知道陆军与海军这段时间的冲突。

    他身为海军将领,立场必然要站到海军这一边。

    李平浪了解到这种情况,他混身渗出一身冷汗。

    他这个从外面回来的小人物。

    差一点就成了陆军。打击海军威信的棋子。

    这次舰队前往欧洲,如果铁甲舰战败。

    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李平浪根本想象不出来,最差的结果,那也是海军蛰伏数年时间。

    铁甲战列舰计划受到影响,很可能会被束之高阁。

    现在这一切都没有发生,他这一场仗打的很出色。

    李平浪推测这场战争的结果,必然会让更多中立的人,压住海军这一方。

    他站到乾清宫门前,这是大华帝国的权力中枢。

    他这个小人物,也有决定帝国走向的机会,真是荣幸至极。

    李平浪在海军宾馆等待皇帝陛下召见时。

    他之前的朋友秘密来会见他,已经提前通过气。

    现在陆军和海军的命运,正走向十字路口。

    在帝国没有进入战争状态时,每年的军费定额都差不多。

    海军想要推进铁甲战列舰制造计划。

    每一支战列舰编队,至少需要一千万两银币的费用。

    海军真正推行铁甲战列舰计划,每多一支战列舰编队,都会挤压陆军的军费。

    陆军有着全面进军东欧平原、伊朗高原、印度地区的战略。

    大华帝国的国家战略,一旦偏向海军方向,陆军这些战略必定受到影响。

    陆军将领的晋升,没有战争的促进,将会步入极为缓慢的程度。

    这种情况,那是陆军绝对不能忍耐的事。

    一旦让海军发展起来,又必然会抢夺陆军的话语权,让他们失去老大哥的地位。

    陆军必然会全力限制海军的发展。

    两军已经没有了回旋的余地。

    李平浪走近乾清宫,他看到乾清宫两旁,坐的都是决定帝国命运的重臣。

    皇帝苏河坐在最上面的龙椅上。

    李平浪立刻鞠躬行礼道:“臣李平浪,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苏河笑着吩咐道:“李爱卿平身。

    这次李爱卿率领铁甲舰前往欧洲,镇压了所有不服之国,签订《伦敦条约》。

    朕心甚慰,李爱卿给朝廷其他人,讲述一下这场战争的经历与你的感想。”

    李平浪再次鞠躬,道:“臣遵旨。”

    他随后用简洁的语言,讲述舰队与欧洲各国组成的联合舰队,作战的简要经过。

    重点突出铁甲舰的能力。

    陆军部长秦向坤,听完之后质疑道:“李将军,我认为这次海战胜利的重要原因,不是铁甲舰,而是强大的舰炮。

    没有强大的火炮,你们根无法快速取胜。

    火炮的重要性,远大于铁甲舰。”

    秦相坤在短时间内,也只想到这一个反击点。

    大都督府能来到乾清宫参加御前会议的将领,本来就不多。

    大都督府内的人,大部分都秉持中立,哪怕是有偏向的中立。

    秦相坤作为陆军的激进派,他必须要有所表示,才能让其他人支持陆军。

    李平浪还没有说完,突然之间被陆军部长秦相坤打断,他想要出声反驳,又把嘴闭上了。

    地位不对等,他的发言作用不大,只能把带着询问的目光,看向海军部长厉国峰。

    海军部长厉国峰知道自己必须开口。

    海军在今日表现的唯唯诺诺,那就无法获得其他势力的支持。

    “秦部长,你也是一名老兵,何故避重就轻。

    铁甲舰的主炮确实厉害,但这种威力强大的火炮,军舰必须能承载。

    如果使用木制龙骨的风帆舰,一炮下去龙骨都会被震碎。

    只有铁甲舰才有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能承载这么强的火炮。

    军舰想要承载更强的火炮,进一步提高军舰的实力,必须要发展战列舰。

    铁甲舰的高速与强大的装甲,那也是这场战争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

    如果只是风帆舰,在规模差距极大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反败为胜。”

    秦相坤没有反驳,他也知道自己反驳的角度,没有太大的说服力。

    李平浪感激的看了一眼厉国峰部长,继续说道:“陛下,帝国赢下这场战争,彻底打响了铁甲舰的名气。

    我们返航时路过地中海,欧洲国家的海军见到我们。

    他们立刻躲得远远,非常惧怕我军,这就是铁甲舰打出的威名。

    舰队路过苏伊士运河,闽国官员和百姓,看我们的眼神也不一样。

    他们眼神中流露着恐惧又崇拜的神情。

    卑职认为,只有铁甲舰才能维护帝国在海外的利益。”

    海军部长厉国峰在李平浪说完之后,他立即补充道:“陛下,欧洲这些国家畏威而不怀德。

    我说句不敬的话,当代藩属国国王还能因为与陛下的情谊,保持与帝国的关系。

    几代之后,藩属国与帝国的关系是否变质,我们要慎重考量。

    摊开地图就能看到,藩属国与帝国主要敌人,全都是孤悬海外。

    我们在南洋等地,也有着富裕的地盘。

    一旦遇到敌人,这些地方首当其冲,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才能保卫帝国的利益。

    帝国需要镇国之器,镇压一切不服的势力。”

    皇帝苏河一直的动作,那就是扶持海军。

    陆军都是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

    这段时间不断有老兄弟抱怨,陆军的发展已经停滞不前。

    皇帝苏河却没有改变心中的想法。

    现在是大航海时代,海外大部分地区都是势力空白的区域,谁的实力大,这些地盘就属于谁。

    大华帝国想要维持工业化发展,离不开海外的原材料产地和市场。

    皇帝苏河为了让海外的原材料产地和市场,快速成熟起来。

    他选择分封国家,这个最为迅速的办法。

    距离本土近的地盘,由大华帝国亲自开发,距离远的地盘丢给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

    他们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肯定会把这些蛮荒之地,全部开发成熟地。

    大华帝国想要保持远在海外的利益,必须要有一只强大的海军。

    皇帝苏河最大的愿望,那就是让大华帝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西班牙在这个时间,刚刚从日不落帝国退位。

    英吉利将会在之后,成为新的日不落帝国。

    皇帝苏河的愿望就是取代英吉利的地位,让大华帝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想要达成这个愿望,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海军。

    人数达到两百万,全员装备后膛枪的陆军,在全世界都找不到对手。

    皇帝苏河认为,现在的陆军发展,不该走继续提高数量的这一条路。

    火炮与机枪的出现,陆军的规模已经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必要条件。

    大华帝国的陆军,必须要走质量发展这条路,提高陆军的装备与人员素质。

    这种更加困难的道路,哪怕是皇帝苏河强行安排,陆军内部都会有所怨言。

    但如果陆军在与海军竞争之中落败,被迫走上这一条路。

    他们为了积蓄实力并报复回来,主观能动性会非常强。

    皇帝苏河心中有所偏向,但他却没有表态,而是询问道:“众位爱卿,你们的看法是什么?”

    他的帝王权术更加熟练,自己要作为一个下棋者,把自己的身影从棋盘中抽出去,这才能看清全局的面貌。

    只要动一动棋子,就能改变整个局势。

    内阁大臣钱明义,他从皇帝苏河的蛛丝马迹之中,已经看明白皇帝苏河的偏向。

    海军作为弱势的一方,没有皇帝苏河在暗中支持,他们在强大陆军的压制下,根本没有发展壮大的机会。

    钱明义又代表着工业界的利益,他背后站着一大群工厂主。

    大华帝国的工厂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与铁路枢纽地区。

    就是这些地方,能以低成本从外界购买到原料,产品运输的价格也是很低。

    钱明义起身道:“陛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国也是如此。

    生于忧患,始于安乐。

    现在是四海安稳,不意味着之后依旧安稳。

    大明朝时,西班牙与荷兰能打到沿海地区。

    如果帝国安于现状,欧洲各国受到这场战败的刺激,他们奋起直追。

    这些欧洲国家在一百年前,他们就能跨过重洋,来到我们这里,可见欧洲国家的航海底蕴。

    这些欧洲国家海军实力一旦超过帝国,他们必然会选择复仇。

    到时海外各省没有强大的海军保护,仅靠陆军根本无法守住。”

    钱明义的话说出,在海外形成有着重大利益的官员,他们纷纷开口支持海军。

    大华帝国的陆军强大,现在陆军只想着进攻其他地方,获得功勋。

    官员们不会认为,帝国周边国家,有能力从陆上进攻帝国。

    再说路上有着强大的纵深,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进攻到帝国腹地。

    帝国本土的紧迫性无法与海外行省相比。

    首相魏时鸣起身说道:“陛下,臣认为现在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规模已经达到极限。

    战争没有爆发的情况下,完全没有必要继续增加陆军与海军的规模。

    大华帝国军队庞大的规模,已经让帝国财政不堪重负。

    大明就因为持续天灾与战争,导致财政破产。

    大华帝国绝不能重蹈覆辙,必须要留下充足的钱财,应对可能爆发的危机。

    陆军现在不宜扩大规模,而是强化武器装备。

    手持冷兵器的十万陆军,绝对打不过装备机枪的一千路军。

    陆军应该完成骡马化,改进武器配备,通过这种装备增强实力。

    海军必须要发展铁甲战列舰,保持海军强大的威慑力。

    我比较赞同厉国峰部长的说法,帝国确实需要镇国之器,威慑其他势力。

    铁甲战列舰这种武器,完美符合这个要求。

    但从欧洲海战就能看出来,风帆舰已经没有任何作用,必须要淘汰。

    海军应该淘汰老旧的风帆舰编队,增加铁甲舰编队。

    这样朝廷只需要额外付出建造铁甲舰的拨款。”

    首相魏时鸣的意见很明确,他支持军队装备的更新换代,但不支持军费的增加。

    首相魏时鸣砍掉陆军想要扩军的想法,同时也砍掉海军老旧的军舰。

    他知道皇帝苏河的态度,采用这种说辞,既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又不会让皇帝苏河反感。

    陆军部长秦相坤与海军部长厉国峰怒目而视。

    不愧是帝国军方最强大的敌人,这些文官变着方式,想要削弱军方的力量。

    他们两人把目光看向大都督府的高层。

    因为涉及陆军与海军之争,他们之前都没有发话。

    在御前会议这种场合,明显偏向陆军或海军,之后的工作就不好做了。

    大都督冯三秋、总参谋长王世元等人都没有说话。

    他们已经意识到,这次争端海军胜了,但对于军方整体而言,却没有落到任何好处。

    他们之前的想法,那是放映陆军与海军之争。

    通过表现陆军与海军不可或缺的地位,让朝廷拨下更多的军费。

    只要军费拨的足够多,陆军与海军的争端也就没有必要。

    他们在下场说和,陆军与海军依然像往常一样。

    大都督府高层的计策,直接被内阁看穿。

    内阁的态度很明显,陆军与海军的争端他们不管,想要增加军费没门。

    内阁不只是拒绝,他们还提出了解决办法,那就是消减军队的规模。

    大都督冯三秋,在这个时候却不得不开口,再不开口就没有机会说话。

    “陛下,军队正在发展时期,不应该继续缩减军费。

    帝国投入在军队的每一分钱,都能获得巨大的回报。

    没有强大的军队,帝国也无法维持庞大的财富。

    海军需要镇国之器,陆军也需要镇国之器。

    海军的镇国之器是战列舰,臣认为陆军的镇国之器是列车炮。”

    海军主要发展战列舰,这在大都督府内部,已经取得共识。

    陆军的共识是移动的火炮。

    冷兵器时代,最强大的兵种是骑兵,他们有着极快的速度,又能用强大的武器弓箭。

    热兵器时代想要找到媲美骑兵的兵种,大都督府研究数年时间,也只认为列车炮比较合适。

    只是需要铁轨,限制实在是太大了。

    但现在他们没有办法,必须要提出陛下感兴趣的事情,为军方所要更多的军费。

    皇帝苏河了解到各方势力的需求,这次陆军与海军的争端,他才下场解决。

    军费采用定额与税收比例的方式划拨。

    朝廷的税收越高,划拨军费的份额越多。

    让军方与帝国的利益,进行深度绑定。

    海军是大赢家,获得了更多的军费,陆军的军费保持不变。

    皇帝苏河为了安抚其他势力,吸纳首相魏时鸣的建议,砍掉军方很多不合时宜的项目。(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