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你认为最普通的,却是最不平凡的

类别:都市言情 作者:俗人小黑字数:2552更新时间:24/07/14 04:19:19
    “写的好,写的太好了!”于红梅红着眼眶道。

    “的确,最后一段堪称点睛之笔啊!安能辨我是雄雌,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无穷啊。”黄占也感叹道。

    “我还是最喜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一句,壮哉!一句诗道尽了沙场之残酷壮烈,却又不乏豪迈之气!”袁世光说道。

    “于老师,这首诗的命题是你出的,你来给大家解析一下,为什么这首诗好,好在哪里吧!”袁世光笑着道。

    “好!”于红梅早就迫不及待了。

    她是真的很喜欢这首诗。

    “刚才李欢选手刚写出来第一句的时候,我看了一些网友的评论,说开局很普通,寻常!更说是孩童水平,我的观点恰恰相反。

    首先,我不知道这里面的“唧唧复唧唧”究竟是什么声音?

    我想到了三种:织机声、叹息声、虫鸣声。

    如果理解为织机声,将有如下情境。诗歌一开始,就出现不停不息的织机声,人未出场声先闻。然后才交代这是木兰正在对门而织,一个勤劳的姑娘形象跃然纸上。但织着织着,有节奏的织机声听不到了,传来的是一阵阵长吁短叹。这究竟是为什么?木兰啊,木兰,是什么事儿让你如此发愁呢?于是转入后面的情节。这样的理解当然是合情合理的。

    第二种,叹息声,当户而织,说明木兰是一个劳动女性,而不是侯门小姐。本应该听到她的织布的声音,但听到的却是‘唧唧复唧唧’的叹息声。一个‘唧唧’就已经说明是在叹息了,又重之以‘复唧唧’,令人有种意犹未足,最后又‘惟闻女叹息’,这样反复强调,告诉我们木兰的忧思之深,木兰是停机长叹,而不是边织边叹。诗句没有写木兰的愁容,也没有写木兰停机长叹的举动,只是绘声,通过接连不断的声声叹息,刻画出一个充满忧愁苦闷的木兰女的形象。

    第三种,如果将“唧唧”理解为虫声,在我们眼前就会出现这样一幅画面——夜深人静,四下阒无人声,只有虫儿在夜幕中“唧唧”鸣唱。接着再写木兰姑娘正对门坐在织机旁织布,可是她为什么手握织机不织布,却坐在那儿长吁短叹呢?四野的虫声与木兰的叹息声交相应和,渲染出一个女孩儿将要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之前的心境和气氛。总之,诗无达诂,合乎情理合乎文意即可。

    所以,这么解释,大家还会觉得,这开篇平平无奇,孩童水平吗?”

    “卧槽,还能这么解读?”

    “难怪我特么语文成绩一直不好,这理解,我特么死都想不到。”

    “其实李欢不就在直播吗?为什么不让他本人说说呢?”

    李欢直播间的网友们第一时间询问了李欢的原来的意思。

    不过,李欢才不会去明确自己的想法,而是说道:“我怎么想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怎么想!”

    与此同时黄占也笑着道:“聪明!其实像《木兰辞》这样的好诗,写出来之后,就已经不完全属于原作者了,哈哈哈!”

    结果他的话却迎来了于红梅的白眼。

    “咳咳,你继续,继续!”黄占自然不好跟人家计较,连忙道。

    “《木兰辞》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而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繁简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诗中以人物问答来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以众多的铺陈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以风趣的比喻来收束全诗,令人回味。这就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停顿了一下,于红梅又继续道:“《木兰辞》里面的繁简处理,在我个人看来,是最大的亮点。

    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内容,都写得不厌其繁,细致入微。

    例如,木兰采买鞍马一事,就通过东西南北的排比铺写,渲染了战前准备的紧张和忙碌,读者似乎可以看到木兰的奔波和繁忙,也可以想见一身戎装的木兰是何等的英姿飒爽!

    又如,写木兰奔赴战场时反复提及“不闻爷娘唤女声”,其实正是木兰此时心态的真实写照:当夕阳西下,暮色沉沉时,木兰独自露宿在黄河之畔时,耳听黄河流水哗哗作响,心中却时时回响着父母的声声呼唤,渐行渐远,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早已听不见了,但这声音却时时回荡在女儿的耳畔心头!征程漫漫,何时能再听到那温暖女儿内心的爷娘亲切的呼唤呢?

    再如,末段写木兰将回家乡时爷娘姐弟等人的不同行动,通过同样的句调作三次反复重叠,生动表现了亲人们十年离别后终于得到团聚时的喜悦心情和欢乐气氛。

    这些都写的很细,可以说把“繁”凸显了出来。

    而对应的“简”的运用,主要是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力求其简,十年生活,只用了几句话就交代完了。

    为什么要如此安排呢?全诗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的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一个女孩儿在战场上拼杀了十年之久,立下了赫赫战功——“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勇武强悍可知。但是我相信大家喜欢的并不是一个没有女性特点的女超人,所以,战场上的厮杀作者几笔带过,而把“木兰是女郎”作为构思的核心,所以,着力写木兰作为女孩儿对父母的牵挂,写她的入闺房、巧梳妆,写她打扮得娉娉袅袅光彩照人的风姿神韵。

    全诗着力写木兰出征前、征途中和回家后的心理活动,而很少写她在战斗中的英雄业绩。从表面上看,似乎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英雄之气少。但从实际效果看,诗中所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正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如“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一幅少女思亲图,真是呼之欲出。

    木兰以一女儿身,在多年艰苦的征战生活中,能乔扮男装而不被察觉,已显得异常聪明和机警;在万里关山的殊死争夺中,又能屡建战功而奏凯归来,更显出无比英勇和豪健。在这里,儿女情与英雄气不是相得益彰了吗?

    ......”

    “抱歉,一时有些见猎心喜,所以说了这么多!总之,我相信,这首诗,绝对会成为一首家喻户晓的“巾帼诗”!”于红梅长长出了口气道。

    “卧槽,敲黑板,记重点啊,老铁们!”

    “为啥我有一种语文老师上课的即视感?”

    “不过,这么一解读,感觉真完全不同了,明明是现代人写的,可为啥我觉得一点不弱于古人啊?”

    “谁说女子不如男,谁说今人不如古人的?大才啊,卧槽!”

    “奈何本人没文化,一句卧槽走天下,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