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武将、吏部、刑部与工部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坐庄天胡字数:2124更新时间:24/06/30 15:06:57
“主公,文官武将的考核标准我们已经弄好了,正等着主公过目呢,只是那银行职员的考核标准却是有些难,我等二人对于银行不太了解!”
郭嘉开口对着刘安说道。
刘安听了郭嘉的话,倒也没有生气,毕竟一个新生事物,不了解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碰。
显然这一点上,戏志才以及郭嘉就做的很好,没有依仗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触碰自己不清楚的领域。
“银行职员的事情先不提,你们先说说文官武将的考核标准。”刘安没有去提其他的,而是开口问道。
“主公,这文官的考核标准比较多,我们先说简单的武将标准。
如今武将是从什长开始的。
而想要成为什长,那最低标准就是要入伍一年,并且要通过相应队伍的考试。
至于什长之上的队长,就是需要通过武举考试。
这个的前提就是主公您又要放开一部分科举名额,不过不是文武科举名额,只是武考名额,就如银行一样,每年多招收五名军队之人。
之前队长之上还没有具体的名称,但刚刚主公已经说了,叫做连长,那队长想要升任连长就需要满足战功达到一百点或者是任职满五年队长之人!
连长再想要往上升迁的话,那就需要满足战功五百点或者任职连长八年。
在后边就没有了,不过完全可以复制之前的队长升任连长、连长升任更高等级的条件,只要改动相应的数据就行。”
戏志才从袖口之中拿出一卷宣纸,开口将上面的内容说了出来。
刘安听完之后,低头沉思了一下,随即开口道:“还算可以,不过要加上两点,一个是考核,考核对方的军事作战能力,以及另一个就是要调查,调查其在任期间有没有违法乱纪的行为。
同时不管是其什长升任队长、队长升任连长、连长升任其他,都是要调动部队,绝对不允许他们在同一个部队一直呆着。
不要认为主帅调动会影响士兵的默契度,我要求的部队是令行禁止,是如臂使指的那种。”
“喏!”
戏志才听了刘安的话后,又是拿起毛笔迅速在宣纸上书写了一番。
刘安又是将目光看向了郭嘉,开口道:“行了武将的事情,你们再去琢磨一下,然后再拿给我看,你说说文官的考核标准吧!”
“喏!”
郭嘉先是拱了拱手,这才开口道:“主公,您设定的政治体系分为吏部、户部、礼部、商部、刑部、工部以及最后一个卫生部,也许后面还有其他的部门,那也是以后的事情。
我与志才认为吏部的考核标准那就是考核百官,不管是文武官员,其想要升职,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要每年找到其与之相对应品阶的官员的违法犯罪证据。
这个不能是风闻奏事,而是确切证据,只要你提供出了证据,那么你就能够升官,如果提供不出来,那么你只能每年都要调配一次,还要面临渎职的危险。
因为只要是你所任职过的地方官员,与你品阶相同的,你没有查出来,那么你就是渎职,惩罚至少要满门抄斩或者是没收其家产,毕竟作恶不分主次,只要是作恶之人皆可杀!”
刘安听了郭嘉这话后,不由的一愣,他这实在是没有想到郭嘉竟然这么大的杀性,同时也没有想到郭嘉竟然对官员这般的狠。
郭嘉这番政策是什么?
那是终身制的啊!
只要是你管辖过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是其官员在你任职期间曾经有过错误,那么你这一辈子就和对方绑定了。
他要是在你任职期间犯错,你没有查证出来,以后被其他人查证出来了,那么你就是渎职,将要面临的那就是满门抄斩或者是没收全部家产。
可以说,这么一番操作之后,所有的官员都要提防吏部官员,同时吏部官员也要死死的盯着其他官员了。
毕竟你的前途不是掌控在任何人手中,就在你自己手中。
你想上位,那么你就要收拾其他官员,你想安稳的发展,你就要将盯死你所任职过的地方的所有官员。
要不然,你不收拾他们,他们被别人收拾了,那你就完了。
这一招完全就是绝户计啊!
毕竟没有人能够完全串联整个吏部,毕竟任何人都想要往上爬。
刘安虽然惊异郭嘉的杀性,但对于这番提议却是极为赞成的,毕竟如今又不是现代,讲究个人权。
如今这个年代,只有皇权,人权,那是什么。
因此,刘安愣神了刹那,就是点了点头,开口道:“奉孝此计甚妙,继续说下去!”
“主公,这吏部有着如此的标准,那么其中定然会有各种算计,因此这就需要刑部,其考核标准就是每一品都要审理出相应的冤假错案数量。”
郭嘉听了刘安的吩咐后,继续说道。
刘安对于郭嘉的这番安排也很清楚,这就是对于吏部的一个牵制,对那些大势力的牵制,毕竟冤假错案基本上都是发生在党争又或者是势力不对等的情况下。
不过刘安对于郭嘉的这一条并没有太过于满意,但也没有说什么,继续点了点头,示意郭嘉继续。
“工部的升迁考核则是合格率以及创新。
合格率每年能够达到九成九的,或者是可以创造出新型有用之物的,可以升级。”郭嘉语气有些低沉的说道。
刘安对于郭嘉的语气低沉并没有感到意外,毕竟郭嘉这般的聪明人,在刘安将蒲牢安排在了工部之时,就能明白,这工部那是工匠的工部,可不是什么读书人的工部!
对于一直读圣贤书的郭嘉来说,这就是一个打击。
刘安虽然明白其中的原因,但刘安可不会去安慰对方。
知道历史的刘安,对于儒家那一套可是相当看不惯的。
哪怕刘安明白如今大汉的儒家还不是后世的儒家。
毕竟未雨绸缪一些总比亡羊补牢来的靠谱。
而这就体现出了船小好调头的好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