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封王建国的倡议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王子虚字数:2795更新时间:24/06/15 11:27:03
    皇帝朱仲林应朱简烜的建议,给朱简烜实验室的所有人全部晋升一级。

    然后宗人府宗正,名义上的皇室族长,现存最年长的嫡皇叔,亲王朱伯源忽然开口了:

    “陛下,十六皇子的实验室这些发明,于国于民都有大用。

    “众位工匠们有了封赏,十六皇子作为实验室的主官,更加应该封赏才是。

    “老臣以为,既然十六皇子天资聪颖,少年老成,功勋卓著。

    “那就不需要等到年满十岁的时候,再为十六皇子封王建国了,并且设立护卫了。

    “现在就可以开始提前安排了。”

    朱伯源的建议是完全符合基本的政治逻辑的。

    朱简烜的属下们都收到了封赏,那当主官的朱简烜自己当然也有封赏。

    只是朱伯源提出的封赏方法一说出来,就让原本气氛就比较怪的现场彻底安静了下来。

    太子朱简灿根本按捺不住,本能的看了自己这位叔祖一眼,心中满是震惊和意外。

    自己来的时候,刚刚和詹事齐旭商量过,准备找人提出类似的建议。

    但是朱简灿和齐旭都还没有来得及去联络和准备呢。

    这个叔祖怎么已经提出来了?

    难道说宗室方面也担心同样的事情,担心自己父皇会想着废长立幼?

    废长立幼形同政变,必然会引发整个朝堂的大动荡。

    他们这些不要藩国的躺平宗室们,当然是不希望看到那种混乱局面。

    所以他们也想要试探一下皇帝到底有没有这个心思。

    结果做法与齐旭不谋而合了?

    太子朱简灿心中这么考虑着的时候,皇帝朱仲林就带着淡淡的笑容看了过来:

    “老大你是太子,也是烜儿的大哥,你以为你叔祖的建议如何?”

    现场的所有人,也全都一起看向了太子朱简灿。

    朱简灿差点绷不住。

    这种问题看似简单,但却不是一般人能参合的。

    就算大部分臣子都不希望老皇帝废长立幼,但是万一老皇帝真的有这個想法怎么办?

    自己这时候建议让朱简烜提前就藩,不会让老皇帝反感自己吗?

    哪怕是朱简灿这个太子也是避之不及的。

    自己作为太子,主动提这种建议或者问题,不就是摆明了担心父皇不信任自己吗?

    这是摆明要试探皇帝啊。

    所以齐旭才建议朱简灿找朝堂上的老先生去提。

    而不是让朱简烜自己去提。

    结果现在皇帝直接点名发问了,强行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太子自己。

    自己应该怎么回答才能让父皇满意呢?

    这个问题来的非常突然。

    太子朱简灿不知道父亲真实心态,关键是本身处于当局者迷的状态下,

    以至于出现了明显的慌乱和茫然。

    不过朱简灿毕竟是当了三十年太子的人,很快就脱离了茫然无措的状态,完成了基本的决策分析。

    无论现在父亲的真实心态如何,只要自己反对提前给弟弟封赏,都会让父亲反感。

    可能会让父亲觉得自己对弟弟不好,以后当了皇帝更不会照顾弟弟。

    如果父亲有意改立,自己的反对会强化他的倾向性。

    如果父亲本来无意废长立幼,自己的反对可能促使他产生改立的念头。

    所以自己只能赞同,还要表现的非常关爱自己的弟弟。

    如果父亲有意改立,看到自己关心弟弟,就有机会弱化父亲改立的念头。

    如果父亲无意改立,这样做也能让父亲更加高兴。

    更何况,自己的内心也是希望这件事情能够尽快决定,尽快把这个弟弟变成藩王。

    进而确认皇帝父亲到底有没有改立的的意思。

    于是朱简灿恭恭敬敬的说:

    “儿臣以为皇叔祖之言有理,烜弟的大功已经足够封王建国,且不应该是普通的封王建国。

    “应该选尽可能富庶肥沃之地,且给足额的护卫开拓镇守,待烜弟弱冠之后前往就藩。”

    朱简灿说话的时候低着头,周围的所有人也全都低着头,等待着皇帝朱仲林的回应。

    只有朱简烜抬起了头,偷偷看了自己老爹一眼,发现他似乎很开心。

    朱仲林微笑着轻轻点头:

    “皇叔之言有理,太子之言也甚合朕意。

    “拟旨,皇十六子简烜封吴王,于杭州顶额组建亲王三护卫。

    “以浙江布政使司为藩国,待皇子弱冠后就藩。”

    现场所有人本来就侧耳倾听,皇帝这些话说出来之后,很多人呼吸都要忘了。

    朱仲林这短短几句话的安排可以说是离谱到家了。

    皇帝怎么把吴王拿出来了?

    大明总共有过三个吴王。

    第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自己,在登基成为皇帝之前自封过吴王。

    第二个是朱橚,是朱元璋的嫡幼子,马皇后最小的儿子,朱标和朱棣的同母幼弟。

    洪武三年受封吴王,拟于杭州设护卫,洪武十一年改为周王。

    洪武十四年就藩开封,以宋皇宫故地为府邸,规格为众王之首,子嗣于宗室最繁。

    第三个是朱允熥,懿文太子朱标原配常氏的幼子,也是朱雄英的同母弟,常遇春的外孙。

    朱允炆继位后,封朱允熥为吴王,未就藩,靖难之役后被朱棣废为庶人。

    所以对于大明而言,吴王的王号说好也非常好,毕竟是太祖即位前的王号,甚至是好到了敏感的程度。

    能相提并论的也就是朱棣当皇帝前用过的燕王了。

    说不好也很不好,最后的吴王是朱棣大哥朱标的儿子,后来还有子孙一直带着吴庶人的代称。

    现在的大明皇帝又是燕王朱棣的后裔。

    至于在杭州设护卫,以浙江作为藩国,这要求就更加离谱了。

    现在大明是分封制的,浙江是大明中央朝廷直辖区中最富裕的几块土地之一。

    把这块分封出去,朝廷的税收直接降低一大截。

    而且自崇祯朝以后的皇帝们,基本没有在原有领地上建立过藩国。

    都是给护卫去海外开拓。

    朱仲林这是要改变这个潜规则了。

    太子朱简灿心情异常复杂,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应该高兴。

    自己的父皇似乎真的没有改立的想法。

    但是吴王的王号,整个浙江的安排,都太过夸张了,代价太大了。

    关键是,浙江离南京太近了,浙江的藩王手上有三个护卫军团,南京的皇帝怕不是要夜不能寐啊。

    朱简灿本能的想要反对,但是也马上意识到,现在反对这个安排,很容易惹怒皇帝。

    因为自己刚刚还明确说了,要给弟弟最富裕的地方,还要给满额的护卫。

    现在父亲按照自己的建议决定了,自己又站出来反对,就会陷入反复无常的境地。

    所以哪怕自己觉得不合适,已经表达过态度之后也不能再反对了。

    于是朱简灿低着头扭头,用力的看周围的大臣,希望他们有人站出来反对一下。

    这时候还真的有人开口了,是税部尚书最先挑了头:

    “陛下,此议不妥啊,浙江杭州乃是朝廷赋税重地,不宜分藩建国,也不符合崇祯以来的祖制……”

    皇帝朱仲林立刻反问说:

    “爱卿认为朕与太子共同做出的决定不妥吗?爱卿认为不应该给我儿简烜封王建国吗?

    税部尚书马上辩解:

    “微臣惶恐,微臣不敢,微臣万万没有这个意思……”

    皇帝立刻再次接着宣布:

    “简烜有功于社稷黎民,除在江南地区封邦建国之外,没有其他方法足够作为奖赏。

    “朕意已决,在杭州设立护卫,在浙江封藩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