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周淮安、赵怀安……这件事的水很深……皇帝怕是快死了……

类别:女生频道 作者:游天鹤字数:2077更新时间:24/07/14 04:12:21
    “多谢兄台出手相救!你,是兄弟你啊!”

    京城的一处隐蔽宅院,徐信将贺虎放下为其稍稍疗伤,等到贺虎起身道谢的时候,露出半张脸让他认出来,正是他昔年在龙门客栈的时候用的面目。

    这个面孔贺虎认识,更容易取信于人,从他口中套话。

    “贺兄,你们这些年倒是做的好大的事情啊……”

    朱见深当时想强大皇权,针对官员选拔升迁方面做文章,但科举又是长期选拔官员的政策,无法轻动。最后他选择,亲自任命一些官员进入朝堂。

    许多文臣都说,传奉官危害朝廷,是为了满足皇帝或者后宫中某个妃嫔或宦官的愿望而弄出来的谄媚之徒。

    徐信的预感很正确,成化二十二年之时,京城掀起大风暴。

    吏部尚书,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级长官,雅称大冢宰。此职可追溯至曹魏,将汉朝的吏曹尚书改为吏部尚书,管理官员选拔、考核和任免。

    徐信和贺虎客套了一番,在他循循善诱之下,贺虎将周淮安现在的下落和他们的一些事情给徐信交代了。

    那一段时期,朝堂上变成“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

    徐信对于朝廷的这些事情不说门清,但在京城也算经营多年,而且后面还成了太子侍读,不大不小也算是一个官,对于这些情况也清楚一些。

    虽然只是从贺虎这儿套出一些话,但根据他所掌握的线索再去倒推,很容易就能得到更多讯息,发掘出很多人不知道的情况。

    王恕这个人很有名,与马文升、刘大夏并称三君子。

    不过他们打压传奉官的深层含义,是因为传奉官跟他们本身就不是一个派系的,是正儿八经的“阉党”嫡系。

    但后来又似乎触及了皇帝的底线,他主导上书,针对传奉官。

    成化二十年,吏部尚书李裕被谗言中伤去职,王恕接任吏部尚书之位,他也确实做了一些实事。

    “文官和皇帝,这是又开始斗了啊!”

    不过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

    吏部主管官员升迁考察,职权很重,而他的主事者吏部尚书,则是被称为天官。

    这类的官员算是特殊性人才,只要受封“中宫特旨”,就是专门帮助朝廷做一种事情的特殊官员。传奉官归皇帝自己管,不归吏部管,是游走于正常体系之外的官员。

    这种传奉官,自然是都被正经科举出身的官员所看不起,并且怒斥这时对吏治的破坏。

    当年成化朝早年,皇帝也曾励精图治,但后来年纪大了与外廷的矛盾加深,开始对抗限制文官,宰执天下的李贤死在任上,科举大神商辂商相公主动致仕。

    这件事的最后结果是,以王恕为首的一众官员被迫致仕告老,似乎是“阉党”大获全胜了。

    隋朝确立六部,吏部尚书成为六部尚书之首,唐高宗一度改为司列太常伯,武则天时一度改为天官尚书,至后代仍为常职。明朝废除宰相后,吏部尚书成为名义上的百官之首。

    内阁制度原本是服务皇帝,但土木堡之后,文官势力大涨,这一套制度也是出了一些问题。

    如果皇帝强势的话,这套制度倒也没什么。然而只要皇帝变得弱势,那么就会沦为盖章机器,只能同意内阁递上来的奏章,皇帝的权力反而没有内阁的权力大。

    徐信将最近的一些讯息抽丝剥茧,从中拼凑出相对完整的局势情况。

    传奉官,这是成化朝出现的特色之一,无需科考,只要经过皇帝的考核后,就能当官。在天顺七年的时候,就有了类似的特例,但却在成化朝的时候被发扬光大。

    他们都是正统科举出身,都是通过科举制度考上来的官员,许多人都经历了十几年的苦读,甚至是几十年,才考上了进士,成为了大明的官员,天然的就和传奉官不是一路人。

    这个过程中,吏部被排除在外,变成了只能遵守任命的衙门。朱见深实现了对内阁的打压,增加了皇权,但也开了一个不怎么好的口子。

    然而最后的结果却是,皇帝大怒,当朝呵斥一众官员,不知青红皂白,乱指一通。

    最近的朝廷怕是得掀起大风暴,京城必定动荡,肯定会有一批大官落马。

    这件事的水很深,但也是一个机会。若是操作的好,自己的“王党”势力就能得到壮大,比如说一直在翰林院当清流的王华,又或者江西一党的谢迁这些,或许能够动一动了。

    正所谓:王端毅之在铨(吏部)也,其犹麟凤乎麟凤,天下望而知其瑞!

    涓夊叓.鍏?涓€鍏叚.鍏節

    但徐信从中剖析情况,却又发现不一般的问题。

    某一日,以吏部尚书王恕为首,大大小小数十位官员齐上奏,弹劾东厂提督残暴无道,滥杀无辜……该诛。

    而他现在搭上的那位大人,确实是一位大人物,比已经死去的兵部尚书杨宇轩地位要高得多,乃是当今的吏部尚书王恕,这时真正的朝中大佬。

    当时就有歌谣: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说此公清正、忠贞,身负天下之望。

    文官说的话虽然不能全信,但有一部分是真的有道理,就比如传奉官是满足某些妃嫔和太监私欲,专门安插自己的事情,确实是有这种情况。

    成化帝朱见深设置传奉官的目的,确实是有满足私欲的想法,但这也是他针对外廷文官集团的一种手段,是他用来分走原本的文臣权力的办法。

    大明百年发展,就建立了一套选拔文臣的制度,官员任免大多出自内阁、吏部的拟议,或者是大臣廷议向皇帝推荐人选,然后皇帝审批。

    周淮安现在改名赵怀安,这件事不出徐信预料。

    皇帝一再显露锋芒,这种情况很反常,结合皇宫内的一些消息。

    徐信基本可以确定,皇帝的身体状况怕不是很好,成化帝朱见深,这位大明的中兴之主,只怕是已经快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