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朱元璋教你造反?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姓姓姓姓徐字数:5455更新时间:24/01/27 15:44:47
这一天下来,朱楩一直留在了宫中,上午陪着生母周妃了,下午则是用来陪亲爹了。
可惜朱元璋年纪太大了,否则他还真有心想休息一天,然后叫上朱楩,拿着这所谓的轻机枪新武器,出去好好的打打猎。
“不服老是不行了啊,”朱元璋到最后也没有尽兴,却又不得不感慨,他的时代真要结束了。
此时已经是傍晚时分了,朱元璋被朱楩教了不少新知识,颇有些在兴头上。
但是他的精力有限,只能遗憾结束了今日的兴趣。
朱楩也暗暗松了口气,他不是累了,主要是太过无聊了,有这大好时光,陪陪貌美如花的徐妹子不好吗?
真是的。
“对了,差点忘记跟你说了。咱日前已经派人回凤阳老家,要把你汤和叔叔接来。我们几个老弟兄,该走的都走得差不多了,也得好好聚聚了,”朱元璋感慨道。
朱楩纳闷,这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你不是帮伱徐叔叔做过那什么手术吗?正好也顺便给你汤叔叔瞧瞧病。你汤叔叔对咱家有恩,而且满门忠烈,现在恐怕身边只有一个小女儿了吧?”朱元璋长叹一声。
虽然汤和不似徐达一般,与朱元璋都是亳州钟离人,汤和乃是亳州凤阳县内的人,而朱元璋和徐达都是农家出身,属于是凤阳县下的某个东北方向村子的人。
但是汤和追随朱元璋的时间,也不比徐达差。
甚至在朱元璋还只是郭子兴部队当中一个普通马夫时,汤和就已经是百户了。
但是汤和觉得朱元璋才是成大事之人,一遇到朱元璋就惊为天人,乃至以百户的官职反而以朱元璋这个马夫唯首是瞻。
自此之后,汤和与徐达一直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打下了大明江山。
只是因为汤和曾经有过酒后失言,一次醉酒得意忘形下,说出‘我居常州,如卧在屋脊,左转则在东,右转则在西’这种话。
这里的‘左转则在东’,指的就是浙东张士诚。
意思是说他如今乃是待价而沽,想投靠谁,谁都得倚重自己。
这话后来传到了朱元璋的耳中,虽然当时没治汤和的罪,但是就朱元璋那小心眼,你看看朱楩就知道了,有点器量,但是不大。
于是在建国之后论功行赏时,汤和最初只是封了侯爵第一。
据说还是马皇后多番苦口婆心的劝解,朱元璋这才念及旧情,为汤和进封为信国公,并赐券文,特申诫此事。
就是说朱元璋还是记着这件事呢,特意给汤和刻在所谓的铁券丹书上了。
汤和也终于明白自己当初有多混账,于是急流勇退,得了个善终。
不过汤和自己也有病,这是字面意思。
汤和在洪武二十一年之前,其实还一直在朝中效力中,后来在洪武二十三年,因为感染风病而丧失了语言能力。
当时朱元璋还命御医为他治疗过。
所谓的风病,到更像是脑出血或者脑梗,是脑神经受损了,才影响了语言能力。
而且正如朱元璋所说,汤和本来有五个儿子,结果都因为各种原因而故了。
像是长子在随征云南途中去世,少子则是在征讨五开时死于军中,连孙子也都早亡。
导致信国公一脉竟然只有一代世系,也就是说在汤和死后,信国公的爵位直接变成无人能够袭爵了。
以至于到大明战神时,朱祁镇能说出因为这个爵位已经有四十年没人承袭,因此而罢免的话。
早年朱元璋还能小心眼记仇,可现如今,已经觉得不在意了。
加上汤和有两个女儿都先后嫁给了鲁王朱檀,朱元璋也早就气消了,现在只记着老兄弟的好了。
汤和虽然现在是信国公,而且也算是得到了善终。
可其实汤和挺惨的,不但儿子孙子们死的死早夭的早夭。
连女儿也所剩无几,除了长女嫁给德庆侯廖权,生平不详。
包括嫁给鲁王朱檀的两任正妃,也都是短命之人。
第一任鲁王妃,也就是汤和的女儿汤氏,是在洪武十八年册封的。
可是在洪武二十年,就为鲁王册封了第二位王妃,也就是汤氏的妹妹为继妃了,说明第一任鲁王妃只当了两年王妃就死了。
随后在洪武二十一年,鲁王又娶了第二任继妃戈氏,包括长子且还是独子的朱肇煇也是这位戈氏所出。
之后鲁王就死了,得了个鲁荒王的谥号。
短短不过几年,汤和的俩女儿都死了。
想到这些,连朱元璋都不禁唏嘘不已。
所以他才有打算,准备把汤和接到京城来,好让朱楩给瞧瞧。
朱楩已经在抓脑袋了,因为如今的汤和都已经不能下床行动了,简直就是瘫痪在床。
虽说他不是医学生,却也隐约能够猜出一些情况。
汤和多少有些抑郁,恐怕是心怀忧愤,郁郁不得志而得过急性脑出血,并且已经形成脑梗了吧?
这是打算让自己做个开颅手术是吗?
真当自己是华佗在世啊?
就算自己是华佗,他汤和敢让自己给他开个颅吗?
来来来,你躺好,别怕,一点也不疼的,脑袋一开就啥也不知道了。
朱楩都要哭笑不得了,可是看看朱元璋那一脸落寞的模样,却又怎么都不忍心打击,只好答应道:“我只能尽力而为。”
朱元璋点点头,笑着说道:“也别担心,我们都这个岁数了,多活一天就多赚一天,哪天驾鹤西去都不意外。就像你徐叔叔说的那样,你随便折腾,如果能治好,那就是赚了。”
“爹,您是在暗示我吗?”朱楩一脸犹豫的问道,该不会是想假借他手给老汤一个解脱吧?
“滚,”朱元璋这个气,我要是想杀人,何必借刀杀人?你把刀拿过来,看看老子还能不能提起刀。
“唉,”朱楩答应的这个痛快,夹着枪扭头就要跑,也该回家了,累死了都要。
“等等,”朱元璋想了想,突然说道:“汤和还有个小女儿还在闺中,而且温顺可人,也一直是她在照顾汤和,你要不与徐妙锦一起娶了她吧?”
朱楩无奈了,恐怕这才是老爹的目标吧?
不是,你当年心眼小,现在觉得对汤和有亏欠了,但是别把我当礼物送给汤家啊。
你干脆让我去当上门女婿算了。
“爹,你逗我呢?你把我当啥了?我要是个好色之徒,草原上那么多女人想给我投怀送抱,我都没要,”朱楩没好气的说道。
朱元璋好笑的说道:“不是你要不要的问题,很多时候,身为帝王也有自己的无奈之处。何况汤和虽然早早退了,可如今在军中的威望仍然不小。如果你能同时娶下徐达与汤和的女儿,全国军队,已经拿下一半。到时候再让冯胜、傅友德、郭英他们辅佐你,不愁大业不成。”
朱楩表情怪怪的,自己爹是在教自己怎么造反吗?
允炆快跑,你皇爷爷要叛变。
“您可别乱点鸳鸯谱了,我知道政治联姻确实存在着必要性,但是通过联姻来维持的所谓结盟,实在太脆弱了。您不知道亚历山大,但是也该知道成吉思汗吧?蒙古帝国强大一时,最后不还是分崩离析了?我可不想有朝一日等我也死了,咱大明江山直接也分崩离析,”朱楩摇摇头。
不论是之前在草原上,还是如今当着朱元璋的面,他都表示出了对联姻的不屑一顾。
这玩意儿虽然方便,可是也太单薄了,不论是亚历山大还是成吉思汗,都曾经有机会统一大半个世界,甚至不止一人说过,若是给他们世界地图,包括始皇帝‘政哥哥’,这些千古一帝都很可能提前统一世界,让天下大一统什么的。
可一旦他们死了,不论是强秦,还是马其顿帝国,或者蒙古帝国,都直接原地解散了。
“我不需要歪门邪道,我要以霸道征服世界,再以王道统帅天下。以兵家开疆拓土,以道家教化世人,以法家严令纪律。还是那句话,只要民心所向大势所趋,谁也别想挡住我的滚滚车轮。”
哪怕之前朱楩还担心会遇到历史修正力,现在也懒得理会了,因为就算真有历史修正力,也要在他面前躺平。
乖乖躺下,我要压过去了。
朱元璋望着朱楩站在殿门前,一身意气风发,而且无比年轻,充满活力的朱楩,仿佛看到了当初的自己。
曾经朱元璋也有过那样的豪言壮志,他要让天下人都能吃饱穿暖。
最初他真的只是怀揣着这样质朴纯真的想法,最终走上了起义的路。
朱元璋之所以认为朱楩像自己,恐怕比其他任何孩子都像,不止是因为朱楩长得像,也不是因为他和自己一样小心眼(不是),更因为朱楩有着和自己一样的远大抱负啊。
朱楩见朱元璋突然发呆起来,于是就自顾自的告退了。
朱元璋久久之后才回过神来,好笑的摇摇头,连我行我素这一点也和他太像了。
“妹子,你走的太早了。你总担心咱治理不好国家,当不好这个皇帝。总觉得咱太心狠手辣,太过小心眼。可这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咱的后花园,很多事怎能宽容大度,一旦宽容,岂不会纵容下去?”
“妹子啊妹子,你就是太心地善良了啊。真想让你看看,没了你,咱不也把这国家治理的蒸蒸日上?”
“只可惜,这臭小子不是你生的,要是你生的,就好了。”
“不好不好,若是楩儿跟着你学成了标儿那样,虽然是仁治之君,可是这满朝文武都是狼,一旦露怯,他们就会扑上来把你生撕活剥掉,吃的渣都不剩。”
“允炆这孩子就是因为城府太深,又想学他父亲,做一个仁慈之君。可惜啊,他还是不懂。”
其实朱元璋虽然是农民出身,但是他不愧为洪武大帝,眼光毒辣,心思深沉。
实际上朱家不是没有过仁治之君,比如朱高炽就是仁宗,以‘仁’为谥号,这可不轻。
有史以来,又有几个配得上‘仁君’二字的?
可惜,朱家的结果却并不好,不说万历被逼的几十年不上朝,就是不看你们这些大臣的嘴脸。
就说那朱厚照和朱由校吧,这两位相隔了一百多年的皇帝,死因就很蹊跷。
而且他们都曾落水过。
在朱厚照落水以后,回京久治不愈时,有人要求更换太医,但是当时的内阁首辅杨廷和不同意,称皇上只是纵欲过度、多加休养就可以了,所以一直到病逝都没有更换太医。
尤其是朱由校,当时朱由校重用宦官魏忠贤,以此打击东林党,也就是所谓的文官集团。
当时整个士林都在怒批朱由校,以及说魏忠贤是祸国殃民的大奸臣。
可让人尴尬的是,魏忠贤还在的时候,从不曾亏欠九边重镇的军饷,以及国库还有钱粮。
反倒是魏忠贤死后,边军常常得不到军饷和粮草供给,国库也直接空了。
当崇祯年间旱九年涝九年时,连赈灾粮款都没有。
等李自成起义造反时,连打仗的钱都没有。
那些所谓忠臣的文官都只是看着热闹,直到满清入关,一片片人头砍下去,抄家了多少金银钱粮。
满人都傻眼了,从未见过如此泼天富贵。
所以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呢?
朱元璋当初为何会赞赏詹徽的酷刑,而训斥太子朱标?
不论是朱标,还是朱允炆,他们都太过心慈手软,也有些软弱。
要知道,朱元璋从不会对这些臣子的建议偏听偏信,他是在使用这些臣子治理国家,而不是由你们说的算。
但是朱允炆就有些不一样了。
就这一点来说,朱元璋更加看好朱楩,有主见。
“所谓臣子,说起来好听,其实这满朝文武,与皇帝并非是一边的,甚至很多时候,他们都想挑战皇权才是真的,”朱元璋微眯双眼。
如果继续为朱允炆铺路,他恐怕要再次血染河山,双手沾满鲜血,乃至把这大殿都铺满一地的人头。
但是一想到朱楩这小子犯浑起来的样子,朱元璋就笑了。
他不需要咱来铺,若是谁以为他好欺负,那就大错特错了。
有朝一日,恐怕,他要杀得超过咱啊。
尤其是那江南世家,本来还想暗中给臭小子行个方便,现在看来,只希望他别闹得太大就好。
想到这里,朱元璋苦笑着摇摇头,不再多做纠结,开始处理今日被拖延了许多的公务。
再看另外一边,朱楩从皇宫里出来,就见王福还没回去,而是守着马车在等自己。
朱楩走了过去,把枪交给他以木箱子妥善装好。
朱楩没再把这些大菠萝轻机枪收回来,而是一直让王福他们所掌控着,万一遇到什么突发状况,也好及时装备起来。
“回家,顺便去徐府看看,”朱楩坐上马车,交代了一声。
王福亲自赶车,就要启动。
“对了,今日商讨了一番关于这次论功行赏的事,本王已经给你们争取到了赏赐。王福,你今后可就是都指挥使了,”朱楩不忘跟王福分享这个好消息。
王福则是大为震撼,干脆勒停了马车,翻身下来,双手抱拳单膝跪下,高呼:“多谢殿下栽培。”
哪怕追溯到王福的祖父王圭,仗着是当年跟随朱元璋渡江的元老,后来也只是官至正二品高官的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
因为王福的父亲王安富与二叔王安贵,都在历年的征战中为国捐躯了,所以如今由他三叔王宽袭任了左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的官职。
明朝军户籍都是世袭制的,就是说你父亲是兵,或者武官,那么你家就算不愿意,也得有个人继承下来这个职位。
譬如说抗倭名将戚继光,就是因为父亲病故,才在年仅十七岁时承袭了登州卫指挥佥事的世职。
不提戚继光本身就有抗倭志向,在明朝中后期,尤其到了明朝末期,军户籍实在是坑了太多人。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比如鼎鼎有名的戚家军,其实是募兵制,乃是戚继光自掏腰包招募而来的民兵军团,且亲自演练出来的。
不过现在还是明初,所以这还是一种荣光。
王福没能世系当初祖父立功得到的封赏官职,如今却靠着自己立下的功劳,也得到了同等级别的职位,怎能不感恩朱楩。
“可是殿下,按理说我和赵括都已经是您的属臣,理应不该由朝廷封赏了才是,”王福又好奇起来。
确实如此。
可如果按照朱楩的王府制度,恐怕最高的职位,也就是长史了吧?
他可以设置左右两位长史,可以勉强按照正三品的职位看待,一般是帮助藩王处理府内事务的。
朱楩摇摇头,说道:“你们放心,本王绝不会让任何一个跟着咱的弟兄失望。赏善罚恶,赏罚分明,如果连这点最基本的事都做不到,本王王今后怎么让你们为本王卖命?”
“王福,只要你们不背叛本王,本王也绝不辜负你们的信任。你们把命交给本王,本王也绝不会当做稻草一样不知道珍惜。”
王福激动的说道:“能够追随殿下,是咱们三生有幸。就是可惜不能与赵括和沐家兄弟一起上阵杀敌。若是这次由咱们兄弟杀入草原,恐怕连瓦剌都不在话下了。”
朱楩笑着说道:“可别让牛胜和彭越听到,不然老牛该跟你掰手腕了。”
“哈哈哈,”王福也笑了起来。
“别急,会有机会的。我已经让人继续打听吐蕃和东察合台汗国的消息了。一旦时机到了,可以直接从咱们云南与阿鲁台部,一南一北双线攻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