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子衿 第七十二章 道
类别:
历史军事
作者:
鸡脚芝士字数:3793更新时间:24/01/27 15:14:31
这个年文君臣过得辛酸至极,以至于憔悴不少。
先前,文君臣为了心中的‘旷世之作’本就绞尽脑汁、心思费尽,不料又突然来了英平这档子事儿。现在不但日夜照料这位不省心的弟子,而且内心还深深地自责了一把。这个年过完,他皱纹深了、笑容少了,白头发也冒出不少。
前日英平已彻底从轮椅上站了起来,又恢复了往日生龙活虎的样子,文君臣这才稍稍放心。他只是稍作休息,便又回到了那种夜以继日的状态中,大部分时间都将自己关在屋里奋笔疾书,偶尔到先生的那儿求教,至于两位少年的课业则暂时让姬阳与代授。
如此一来倒好了英平。他早已受够了文君臣的严师之风,更受够了文君臣的苦口婆心。现在让姬阳与全权负责二人的课业与修行,英平自然高兴的不得了。
在英平眼中,这些师叔中最懂师祖或许是自己的师父,最听师祖话的或许是七师叔,但论最像师祖的,那必然是三师叔姬阳与。首先,三师叔同样天纵之资、文武双全,感觉世间就没有难倒他的问题。其次,三师叔与师祖一样总是一种洒脱于尘世之感,虽高高地站在世俗之上,却不停地在低头弯腰探寻人间的一切真理。最后,是三师叔与师祖的育人方式都是有教无类,极其宽松,不似师父那般谆谆教诲。再加上三师叔是自己的偶像,那英平自然有开心的理由。是以一连几日下来,英平似乎突然收了性子,从‘厌学少年’变成了‘好学少年’,积极得不得了,整日跟在三师叔后面,俨然成了姬阳与的小影子。
文君臣相信三师弟,也深深了解自己的弟子。见英平乐得其中,他心下也安稳些。
文君臣倒不是想做这甩手掌柜,只是现在时间对于他来说显得格外宝贵,当年一篇《国策论》使得他有幸拜入寒门,成为中原文首,而今先生让他做英平的老师自然是大有深意,作为众弟子中最了解先生的他,他对先生的用意心知肚明。
这大半年里,文君臣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其中利害,要知道,如今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将来会对英平产生多大的影响,会对新唐乃至整个中原带来多大的影响。
虽然在诸位师弟眼中,文君臣不如姬阳与那般博学,但论世故人情,却无一人能与他相比。这与年龄无关、与才学无关,而是与他早年的经历有关——他生于长安城南边一小村中,家中赤贫,少时起便一边干农活一边读书。幸亏他天资聪颖,父母也不曾限制他,他才能从群书中了解到这个世界。
在成年后、入寒门前的数十年里,他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奉为人生准则,一个包袱、一双草鞋、一根拐杖就踏遍了大半个中原。他讨过饭、卖过字,在私塾里当过夫子,在大户人家中做过短工,也在县衙门做过师爷,讨生活的方式是变了又变,唯独不变的是不停的读书、学习。
未出村庄之前,天下之事他已知三分,踏足中原饱知世事艰难与人间疾苦后,天下之事他已皆尽知晓,否则怎能洋洋洒洒就写出那篇令先生为之赞赏的《国策论》?只不过这段可贵的经历深深埋在文君臣的心中,并未对外人道,就连姬阳与都知之甚少,况乎叶长衫、英平?
原本有过这些经历,文君臣应该是八面玲珑、左右逢源之人,可正因为心中所坚持的‘道’,才使得他坚守初心,为先生所赏识。
这日一早,文君臣便候在陋室门口,待先生起床后方才入室。
今日他来是为了那部‘大作’,虽说这些年他一直在构思着这么一部旷世之作,但一旦动笔却又是另一番情况,否则他也不会日日为此书所困。
看着这位看似木讷呆板实则大智大慧的弟子,先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见文君臣欲言又止,无处开口的样子,先生倒先开口。
“君臣呐,这段时间辛苦了。”
“老师您言重了。”文君臣一揖。随后,他理了理思绪,沉声说道:“此书事关重大,其中利害君臣知之甚深,恕弟子愚钝,有些地方尚看不透,望老师指点一二。”
先生点点头,坐于桌边。
“君臣所奉之道老师自知,老师所奉之道君臣亦知,可为何这么些年您不问世事,也不插手列国朝政,可为何在此事上,却如此......”
先生喝了一小口茶盏中的茶水,转头看着文君臣,缓缓说道:“为师来到这世上已有百年有余,至于有多少年岁连自己都已记不清。自抗蛮之后,为师便作的闲散之人,不愿入世,直到永昌十八年,才开了门纳徒。”
淡淡的几句话,却饱含了老者这一生多少沧桑之事。
话到这里,这位老者忽然站起身,望向窗外叠起的青山,意味深长地说道:“千百年来,中原风云变幻,诸国兴衰迭起,霸主之位几度易主。这本是天道之常,不为一人而存,不为一人而亡。可奈何北蛮非我族类,凶残至极,视我中原子民性命为草芥,毁我中原文化于一旦,不礼不尊、无道无义,彼时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自那时起,为师便将中原安危视为己任。如今为师年岁已高,怎能不考虑考虑身后之事?”
文君臣忽然身子一颤,心中咯噔一下,难道老师已有何征兆?
文君臣动作虽极其轻微,但先生何其敏锐?他淡然一笑,接着说道:“为师虽有神龟之寿,可终归是为凡人,凡人皆有油尽灯枯之时啊……”
文君臣默默低下头,心中滋味复杂。
“千秋万代,诸国各领风骚,既是中原霸主,自是要将中原安危视为第一要责。若戚世懋老哥还在执掌大魏,我也倒不必庸人自扰,操这份闲心。”
堂堂魏昭文王,如今世上敢称他为‘老哥’的恐怕只有老师一人了吧?想到此处,文君臣心中觉得有些有趣,可他忽然想到戚世懋一生戎马,不禁又有些疑惑。
“老师,魏昭文王南征北战,河东一战夺我大唐国土,您为何对他又如此放心?”
“诸国之间纷争不止,千百年前如此,千百年后亦是如此,利之所驱罢了。况乎战者,国事也,虽必会殃及于民,但终是可掌控的,戚世懋深知民心之重要,战虽非‘义战’,但不至于殃及于民过甚,大唐守军战败后,魏军并未扰民,反倒大力帮助他们修缮因战争损坏的房屋与田地,维护民心的安稳。是以河东之民虽世世代代将自己视为唐人且有归意,可始终不至于闹得太厉害。况且在大是大非面前他还是拎得清的,蛮人当年从北边入侵,戚世懋闻之当即放下西进的大好机会,调兵北上…...”
说道这里,先生言语神色中透露出丝丝赞赏之情,他提高声音,道——
“世懋兄倒是把中原大义放在一国利益之上,某深以为然啊。”
听着老师略有激昂的声调,仿佛眼前老者年轻了几十岁,回到了当年慷慨愤然的年纪,那位千古一帝好似就在这小小草屋之中,一股万丈高的英气充斥其中。
可不过顷刻之间,先生那股豪迈的少年狂气陡然收起。他目光微寒,轻蔑一笑道:“只可惜现如今的北魏已非百年前的北魏,其狼子之心昭然若揭。莫以为那个小女娃之所作所为瞒得过天地,若戚世懋知晓她们姐妹二人这些年与蛮人打过的交道,定会气得从坟中爬起,亲手屠了她俩!”
文君臣这就有些懵了,小女娃自然是指北魏女相,可未曾听说她还有任何姊妹,至于与蛮人打交道,那就更是闻所未闻。
“大魏觊觎大唐甚久,那女娃本是个治世能臣,可这些年却有些走火入魔,想让自己名垂千古,想为戚家立不世之功,建万世之业。一统中原?哪有那么简单。”
大魏之心路人皆知,只是不知那女相野心竟如此之大,文君臣听到这里就越来越心惊,也越来越佩服老师,当真未出草屋便知天下事。
“开疆辟土这种千秋万代之功何其诱惑?北魏觊觎大唐甚久,如今不过是忌惮为师罢了,这些年大魏笼络后韩,后韩与北魏相交过密,为的就是将来有朝一日挥师西进。”
“一旦两国交战,则中原大乱,若中原大乱,则北蛮......”
先生点了点头。他的确喜欢与文君臣聊天,一点就通,总是能看清问题的关键。
“所以,大唐不能乱!大唐必须强盛!”文君臣不停地点着头,像是在对着先生,又像是在对着自己,斩钉截铁地说道。
先生呵呵一笑不再言语。
文君臣近日所为之事可以说是他毕生的心愿,此书一旦问世将来若加以实施定然是一条无比艰难险阻的道路,所以近日每每提笔之时他心中都有犹豫,故今日前来陋室求老师指点迷津。
那他的大作是什么呢?简单概括就是‘变法’二字。
‘变法’乃诸国寻求前进、奋起甚至称霸中原的常见手段,在中原漫漫历史长河中,尝试过变法的国家数不胜数。自群雄割据、逐鹿中原以来,诸国崛起强盛、制霸中原大多离不开‘变法’二字。其范围或大或小,程度或深或浅,可一旦‘新法’得当、施行顺利无一不受其利——如今大魏之盛亦不例外,若非百年前魏昭文王初政时季充力推‘尽地力、平籴法’之法,何来今日之位?
文君臣沉默片刻,复而又开声问道:“可弟子仍有一事不明,弟子虽崇尚‘法家’,但纵观历史,诸国或有尊‘礼’甚于‘法’、或有尊‘法’甚于‘礼’,皆各自强盛不已,称霸一时,为何老师偏偏挑中......”
“不论是‘礼制’凌于‘法制’,还是‘法制’凌于‘礼制’,其兴盛的原因皆是因为顺应了时势,而非‘礼’必定强于‘法’,或‘法’必定强于‘礼’。君臣呐,为师之所以觉得‘法’势在必行,其因有二,一是‘法’原本就能为平民百姓带来封侯拜相、建功立业的机会,届时定然万民积极入世大唐自然兴盛,其二嘛…...新皇继位,掣肘之处必定甚多,新皇若要摆脱这些牵制,‘法’是最有效的手段。”
此话说得极为明显,就差指名道姓将那个‘王’字说出。
思索片刻之后,文君臣又追问道:“可当今圣上当政以来,兴利除弊,大唐已有复苏迹象,若此时弟子再行这‘变法’之事,是否会过于急了些......”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但若引起王侯将相的激烈反对,那大唐百姓岂不…...岂不也得因弟子受罪?这‘变法’是否应该如烹小鲜一般…...循序渐进而推?”
“不过正何以矫枉?”
文君臣细细品味这一句话,心中之意忽然坚定起来。之前提笔飘忽不定,下笔犹豫之感皆抛掷于九霄云外,心中所有报复顿时化作一团热火,恨不得现在就回屋奋笔疾书。
于是,文君臣起身向着先生深深一鞠躬,而后便欲转身离去。
“君臣呐!”先生见他欲离去,忽地喊住他。
文君臣停住脚步,随后不解地看着一脸严肃的老师。
“老师有何吩咐?”
“君臣呐,这是一条没有回头的路,充满了艰难险恶,你……可要想好了!”
文君臣目光异常平和,好似老师口中所说的‘艰难险恶’不过是等闲之物,沉声说道:“但为心中之道,虽万死不悔!”
【这一章略微枯燥,只为引出后面的剧情,望各位看官多多包涵。(很明显,这里要借鉴商君的伟大事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