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殿下,可让宁王给燕王府打工(求月票)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树上木字数:3565更新时间:24/01/27 14:07:46
    上方,朱棣同样,也是一脸喜色。

    “诸位皆愿为咱燕王府官吏?”

    一众人连忙应道:“回燕王殿下,小人等人愿意!”

    朱棣继续说道:“尔等也当知,咱燕王府并无那么多的官职,尔等要为王府官,便需前往高丽。”

    “小人等人愿往!”

    一众人继续说道。

    之前,大明初立,他们这俩家说起来,还算是北元大官的后代。

    加上那位明帝朱元璋一直在杀官员,牵连官员。

    他们这些人,也都一直蜗居在顺德府,不敢轻易入朝为官。

    而现在,大明已经稳定下来,郭安深受燕王倚重,还攻下高丽,倭国也不会太远,燕王府缺少大量的官员。

    尤其是,北平府发展的太过繁华,而燕王府对官吏的待遇,实在是太好了。

    当官,不仅教化百姓,治理燕国,还可赚到丰厚身家!

    朱棣微微点了点头,便问道:“不知诸位可有功名在身?”

    “启禀殿下,学生是举人!”

    “殿下,学生是秀才!”

    “殿下,学生也是秀才……”

    一旁,朱棣不由一脸惊诧。

    他们没想到,这二十五郭刘两家人之中,居然还有两个举人,十二个秀才。

    “甚好!”

    朱棣直接说道:“诸位可先为燕王府书吏,熟悉王府政务,两个月之后,便去高丽为官!”

    “多谢殿下!”

    一众郭刘两家之人连忙感谢道。

    不过,郭安却是脸色微变,连忙说道:“殿下不可,如此一来,整个燕王府长史司之中,便有三十五个郭刘两家的书吏!

    而今,长史司才多少书吏?

    我郭刘两家便占据一半,如此不太好!

    甚至……”

    听此,一众郭刘两家之人,也都脸色一怔。

    朱棣则是大手一挥,满脸不在乎。

    “郭卿多虑了,他们只是在长史司待上两个月,便要前去高丽!”

    “如此,也行!”

    郭安迟疑了一下,也只是缓缓点头。

    随后,便直接对着面前这一众郭刘两家的书吏嘱咐道:“殿下对我郭刘两家厚爱,免去考试,直接将诸位招入燕王府为书吏,甚至为官。

    诸位定当知恩图报。

    北平府还好说,但是去了高丽燕国,那里只有五千燕山卫大军,剩余便是数千被流放而去的大明武将与官吏。

    在高丽燕国,诸位便是殿下最信任的官吏,定要尽心尽力,不可贪图便宜,也不可欺瞒殿下,更不可为了一些区区浅薄的贿赂,而去做有损燕王府之事!

    也不可抱团,不可去欺压别的官吏……”

    “多谢郭长史教诲,还请殿下放心,微臣等人定当对殿下忠心耿耿,教化高丽燕国百姓,为殿下治理高丽!”

    一众新晋燕王府书吏连忙应道。

    “甚好!”

    朱棣大喜。

    突然,一个郭家人迟疑了下,小心翼翼的说道:“启禀殿下,微臣才疏学浅,怕是做不好官!”

    “嗯?”

    朱棣与郭安都是一愣。

    “十三兄,你这是说的什么话?”

    旁边一个郭家书吏也紧跟着拱手道:“殿下,郭长史,微臣也才疏学浅,怕是做不好官!”

    朱棣眉头微微皱起,“既然你们不愿为官,为何要前来咱燕王府?”

    “还请殿下恕罪!”

    那两个郭家书吏连忙道:“殿下,微臣等人志短才疏,只是想学四兄那般,钻研一些物件!”

    “研究物件?”

    朱棣一愣,还有些不可置信,“尔等要去当一匠人?”

    一旁,郭安连忙道:“殿下,这几位兄长,都是读书人,精通数学,天文,哪怕去了工坊,也该为工坊管事!”

    听此,那几个郭家书吏顿时连连点头。

    而朱棣则不由深深看了一眼这几个郭家书吏,“不知尔等想要去何处?”

    “启禀殿下,微臣想要去工匠学堂!”

    “殿下,微臣想去工正所!”

    “微臣想去营缮所……”

    “可!”

    朱棣直接点头。

    虽然有些可惜,但他们不愿为官,朱棣也不强求。

    只是,他怎么也没想到,郭家这些人,竟然都是这么一个性子,不愿为官,只是喜欢去研究那些物件,去当一匠人。

    不过。

    当匠人,更能给他燕王府赚钱。

    接下来两日。

    燕王府内,便又多了二十位郭刘两家的书吏。

    而在燕王府的工正所与营缮所,也多了五个郭家管事大匠。

    对此,郭父与刘徽远,还有一众郭刘两家之人,都是满心高兴。

    甚至,还对着郭安连连感谢。

    郭安连连谦逊,随后便是一阵严厉的告诫。

    他虽然是燕王府长史,但那些人要是不好好当官,仍是会被燕王殿下严惩。

    郭刘两家之人,自然都是十分理解。

    ……

    这一日。

    一个商队管事带来的消息,让朱棣与郭安都不由大惊。

    “什么?中原大旱?”

    那管事一脸沉重道:“回殿下,郭长史,河南省,还有大名府,德安府……这些府,都已经三个月没下雨了。

    田地里的庄稼,连穗都没结出来!

    虽然这些地方的百姓,今年还可以勉强饱腹,但秋收却是颗粒无收,入冬之后,他们便会都要挨饿。

    甚至,很多百姓都会挺不过这些冬天!”

    “如今,这些地方的粮价,已经开始暴涨……”

    “唉!”

    朱棣长长出了一口浊气,看向郭安。

    “郭卿……”

    郭安直接说道:“殿下,我北平府今年大丰收!”

    朱棣道:“父皇应会从我北平府调拨粮食!”

    郭安想了想,便说道:“我北平府去年的粮食,还有不少!”

    “善!”

    朱棣便放心了。

    又过了几日。

    朱元璋的诏令果然下到北平府。

    中原大旱,百姓颗粒无收,听闻北平府大丰收,令北平府军马,准备三十万石粮食,送往河南救济灾民。

    朱棣一脸喜色,“以往,都是江南对北平府输送粮食,赈灾救民,没想到如今,我北平府居然可以给中原之地运送粮食,救济灾民!”

    郭安轻笑道,“这些都是殿下的功劳!”

    “哈哈哈……”

    ……

    对于运送粮食之事,燕王府只是督查之职。

    具体事宜,都是由北平府布政使司与按察使司等衙门负责。

    而对于这件事,这些衙门的官员,虽然有些心疼,但也都是满脸自豪。

    这些粮食,可都是他们这些官员的政绩所在。

    他们北方,也终于开始也不再需要南方给送粮救灾。

    这一日。

    朱棣与郭安两人,正盘算着剩下那片北平城北部废弃城垣之事。

    突然,一个燕山卫,带着一个陌生校尉,脚步匆匆的走了进来。

    “末将参见燕王殿下,我家宁王殿下有信件送与燕王殿下!”

    “嗯!”

    朱棣微微点头,打开信件,看了半晌,眉头微微皱起。

    随后,对着那校尉道:“你先下去歇息一会!”

    “末将遵命!”

    等到那校尉下去,郭安便好奇的问道。

    “殿下,可是大宁边塞又出了何事?”

    “并无鞑子犯边!”

    朱棣缓缓摇头,说道:“是宁王想要从咱燕王府购买一些水泥!”

    “购买水泥?”

    郭安问道,“宁王殿下购买水泥作甚?”

    朱棣缓声道:“想要加固城墙,修建房屋,铺建道路!”

    “这么多……”

    郭安眼睛微微眯起,“宁王殿下应该不是单纯的想要购买水泥!”

    “郭卿之意,宁王是想要水泥秘方?”朱棣也若有所思的说道。

    “殿下,水泥秘方,我燕王府绝对不会对外售卖!”

    郭安缓缓摇头,“宁王殿下也应知道此事,如此他可能,想要让我燕王府,在大宁建造水泥工坊!”

    “嗯?”

    朱棣眼中闪过一道亮光。

    “郭卿,此事可行否?”

    郭安道:“殿下,水泥只要有石炭,有石山,便可以!

    而在大宁当地,好像也有石炭与石山!

    如此,应该可以!”

    朱棣又有些疑惑道:“但是,我燕王府如若在大宁建造水泥工坊,岂不是也就被宁王知道了水泥煅烧秘方?”

    郭安轻叹一声,“殿下,朝廷已经知道了水泥秘方,如此,只要宁王殿下给我燕王府足够的利益,再让宁王殿下知道又何妨?”

    “善!”

    朱棣大喜,“郭卿,大宁等地,可有什么物件可以赚钱?”

    “殿下,大宁所统数十城,广袤千里,宁王麾下带甲八万,革车六千!

    虽然大宁比较贫瘠,但胜在人多。

    而且,大宁多放牧。

    而我燕王府正是需要羊毛,我燕王府也需要很多的耕牛……

    并且,水泥工坊所煅烧出的水泥,在大宁也不愁售卖。

    如若在大宁建造水泥工坊,有宁王殿下照看着,必然不会有人敢打水泥工坊的主意。

    如此,便相当于宁王殿下为我水泥工坊管事,为燕王府打工赚钱……”

    “让老十七给咱燕王府打工赚钱?”

    听此,朱棣两眼一亮,随即又有些狐疑。

    “此法子不错,可是,老十七为何要这般照顾咱的水泥工坊?”

    郭安淡声道:“殿下,自是将水泥工坊所赚钱财的五成,分给宁王殿下!”

    “五成?”

    朱棣眼睛直接瞪了起来,“水泥工坊是咱的,秘方也是咱的,为何要分给他那么多银子?”

    郭安道:“殿下,大宁距我北平府这般远,让宁王殿下建造水泥工坊,让宁王殿下招募匠人,让宁王殿下负责石炭与石山,还要宁王殿下照看水泥工坊,而我燕王府,只需要派去一个两个管事的,一个账房,几个老匠人即可……”

    朱棣微微点了点头,还是有些不舍,“只是五成有些多了!”

    “那就四成!”

    郭安道,“这些事,还需殿下与宁王殿下商议!”

    “善!”

    朱棣直接道:“总的来说,还是老十七占了咱的便宜,咱得和他好好商议一番!”

    “殿下英明!”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