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外交手段和制衡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疯艺炯龙字数:4726更新时间:24/01/27 11:24:55
    根据国防部门对于士兵们功劳的统计,将来举行的分封典礼,会让国家至少诞生十多名真正的贵族。

    而爵士这样的名誉头衔就更多了,少说也会有上百位,极大程度的壮大澳大拉西亚的贵族阶级。

    除了军功授爵之外,政绩授爵,科研授爵等等,都会是成为贵族的方式之一。

    阿瑟确实很重视士兵们的军功,但对于政府官员的贡献和平民以及科学人员的贡献也同样重视。

    历任政府官员以及所有科研人员,甚至是澳大拉西亚的所有平民,都会根据所立下的功劳大小被授予奖励和勋章以及爵位。

    加上这些政府官员和科研人员,澳大拉西亚将一次性增加数百名贵族,彻底的稳固澳大拉西亚贵族阶级的权利,至少澳大拉西亚的贵族阶级也不算是名存实亡。

    对于一个君主制国家来说,各阶层的上升渠道十分重要。甚至对于所有国家来说,保障低阶层要有上升渠道,才能稳定整个国家秩序。

    澳大拉西亚的上升渠道很简单,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凭借对国家和王室的贡献,来获得田地,资金,勋章,甚至是爵位。

    如此一来,澳大拉西亚看似是一个封建国家,但实际上澳大拉西亚人这能够享受到比那些所谓的自由民主国家更公平的待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正,平等。

    贵族阶级虽然是澳大拉西亚最大的统治阶级团体,但任何阶级都保留着成为贵族的渠道,这也代表着任何人都有成为贵族的希望。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澳大拉西亚,就算是农牧民,只要对国家做出一定的贡献,比如创新了新型的农牧业技术,就会因此获得大量的奖励,甚至获得爵位。

    只要澳大拉西亚的所有阶层,所有平民都有着成为贵族的希望,那就不会敌视贵族,只会努力的为国家和王室创造贡献,然后成为贵族。

    平民之所以对贵族和当权利益者不满,就是因为当权利益者垄断了所有成为高层的渠道。

    当一个人再努力都不能改变自己的阶层,也就是底层民众向高层发起挑战的时候了。

    因此,阿瑟特意在所有上升到贵族渠道中都特意声明了,只要是澳大拉西亚公民,就拥有成为贵族的资格。

    贵族阶级向所有澳大拉西亚人敞开,只要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就一定有功必赏

    这也是阿瑟对所有澳大拉西亚人做出的承诺。只要平民阶层的上升渠道不会被垄断,澳大拉西亚的贵族制度就会很稳固。

    这就好比在公司上班。一个新员工,只要拥有成为公司高层甚至是股东的渠道,就会对公司抱有希望。

    但如果再怎么努力也终究只是个打工人,这还要面临公司高层的不断剥削甚至是失业的风险,员工自然对公司也没有忠诚度,甚至会想尽千方百计跳槽或者搞垮公司。

    战后的数据统计以及分封奖励就是目前澳大拉西亚国内最重要的事物。

    肯特首相匆匆统计完国内的事务之后,就带着所有代表团成员乘坐战列巡洋舰前往伦敦,参加所有协约国的利益瓜分和谈。

    其实真正的和谈地点也不在伦敦,而是在法国的首都巴黎。但在巴黎和会之前,在伦敦还有一场小型会议,参与者是英法俄澳这四个原本的协约国四大列强。

    虽然协约国拥有六大列强,但明眼人都能够看出,真正的主导者还是原本的四大列强。

    意大利作为中途跳槽的国家,加上在战争中的贡献并不大,没有足够的话语权是理所当然。

    而美国虽然实力足够,但加入战争的时间太晚,前期有坐山观虎斗的嫌疑。

    而且美国人对战争最大的贡献就是向所有协约国国家提供贷款了,军队的伤亡很少,军队的功劳也同样很少。

    美国人这样的贡献是不够进入协约国的核心决策层的,哪怕美国综合实力已经超过俄国和澳大拉西亚。

    而在协约国四大列强中,各国之间的地位其实也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

    法俄是四大列强中伤亡最大的两个国家,他们也是四大列强中唯二和德国陆上相邻的国家。

    这两个国家对于德国国土都有着很大的需求,因此也自然而然的走到了一起。

    而英国和澳大拉西亚在战争中的损失都不大,并且和德国要么距离太远,要么相隔海峡。

    无论是英国还是澳大拉西亚,对于德国本土都没有太大的需求,甚至都希望着德国不要被瓜分太多。

    这也导致协约国目前分成了两个派系,一方以法俄为首,一方以英澳为首。

    但不管怎么说,协约国真正的主导国就是这四大列强。因此,在伦敦提前会面的原因,也正是向其他的国家展示协约国四大列强的实力和团结。

    对于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巴黎和会,阿瑟还是很想凑凑热闹的。

    但想了想还是算了,毕竟没有国家的君主会亲自参加这样的和谈,和那些官员扯嘴皮子也没有意思。

    就算阿瑟一句话不说,光坐在那也很难受。有阿瑟在,官员们也不好放开架子争夺利益,阿瑟也被礼仪束缚,坐在那自找罪受。

    与其前去凑热闹,不如在国内安顿好国内的事务。反正国家地位也不是靠贵族等级的大小来决定的,而是靠国家的实力和军事力量,用钢铁一般的拳头来决定。

    俗话说得好,国土是用大炮来丈量的,海岸线是用舰炮来守卫的。

    只有军事实力强大了,才会赢得其他国家的尊重。

    澳大拉西亚作为协约国四大列强之一,还是受到了很多国家的重视的。

    特别是澳大拉西亚军队之前负责的巴尔干战线,包括塞尔维亚在内的许多国家都找到了澳大拉西亚,想要寻求澳大拉西亚在外交方面的支持。

    这种外交走动在国际上很是常见,毕竟小国家的利益基本都靠大国家说了算。

    说句比较残酷的现实,如果协约国四大列强达成了共识,就算吞并了所有利益,其他的国家也不敢多说什么。

    或许美国人会发出一点声音,但美国军事力量没有完全武装起来之前,欧洲人也不太在意美国人的动作。

    一个列强国家势必会有许多小国家来依附,列强国家能够为小国家提供更多的庇护,小国家也会成为列强国家的市场,同时扩大影响力。

    这也算是相辅相成,在这种弱肉强食的时代,这也算是小国家最好的结局了。

    度过了一个和平的圣诞节之后,巴黎和会也即将召开。

    1918年1月16日,协约国四大列强在英国伦敦会面,达成了四大列强主导协约国的共识,并且就各自的利益分配达成了一定的默契。

    虽然在某些利益分配方面还有争端,但至少大方向上达成了一致。

    协约国四大列强的会面让美国人感到了危险,他们担心四大列强很有可能会将自己排斥在利益分配之外,因此紧急联合意大利,动用大量的媒体发动了舆论攻势。

    在美国人的主导下,许多美国和欧洲媒体开始质疑协约国四大列强碰面的意图,指责协约国四大列强阴谋排斥所有战胜国,独吞战胜同盟国的利益。

    但这样的外交手段对于四大列强来说不痛不痒,各国宣传部门和情报部门一同行动,欧洲的舆论很快就消失了。

    当然,各国外交部门也都统一给出了解释,表示这只是协约国四大列强的照常会面。至于会议为什么没有美国和意大利参与,谁让他们不早早的加入协约国呢?

    为了等待巴黎和会的结束,阿瑟甚至推迟了年度汇报和胜利阅兵,包括分封仪式和奖励,都会在巴黎和会结束之后正式举行。

    1918年1月27日,巴黎和会正式在法国巴黎召开,参与者包含协约国和同盟国所有国家。

    这次的合会包括之前的同盟国国家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和保加利亚都会参与,协约国和所有同盟国国家签订的条约将会被合并到一起,统称为巴黎合约。

    在和会召开的前一天,就是1月26日晚上,肯特首相接收到了来自美国总统威尔逊的会面请求。

    虽然对于美国人没什么好感,但毕竟美国是一个强大的列强国家,直接拒绝一个列强国家的总统的求见请求未免太不礼貌。

    在和会统一为各国代表准备的房间中,肯特首相见到了这位风度翩翩的美国总统。

    两人一见面就发挥了政客的传统,看起来如同多年未见的好朋友,双方十分友好,甚至无话不谈一般。

    稍微聊了几分钟的时间,见气氛烘托的差不多了,威尔逊这才兴高采烈的说道:“肯特首相,我认为澳大拉西亚和美国极度相似,都是后发展起来的新兴国家,并且都拥有十分不错的工业,经济和军事。如果再加上同出于英国殖民地的话,天呐,我们真是兄弟国家!”

    肯特首相对于威尔逊总统的话语轻蔑一笑。美国可是从英国武装独立的,而澳大拉西亚是和平分封,两个国家成立的方式有着基本的区别。

    更何况,美国的人种比较混乱,澳大拉西亚则是清一色的白色人口,和欧洲的血脉更近。

    单单就是美国数量众多的巧克力,也让肯特首相对于美国没什么好感,不要说以兄弟国家相论了。

    但没办法,该有的外交礼仪还是有的,肯特首相笑着说道:“或许吧,总统先生。”

    “不是或许,是当,然首相先生。我们是极度相似的兄弟国家,像我们都拥有足够的实力和地位。先生,难道您不觉得我们应该凭自己的实力来建立世界的新秩序吗?新兴国家有必要增加自己的话语权,我们应该和英法这样的老牌列强互相协商来处理矛盾,并且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威尔逊总统摇了摇头,极度肯定的说道。

    肯特首相心中果然如此的点了点头,表面却是没有任何反应,等待着威尔逊总统的下一步发言。

    先不说美国人胃口大不大,就算澳大拉西亚和美国联合起来建立新秩序,也绝对经受不住英法的联合。

    说白了,澳大拉西亚在人口和经济方面仍然很落后,美国在军事方面仍然很落后,还远远比不上英法这样的全面领先列强。

    而且,澳大拉西亚放着英国人这样的大粗腿不抱,转而去和同样有着缺陷的美国人合作,这不是脑子有坑吗?

    新兴国家之间本来就是矛盾的。就算澳大拉西亚和美国人能够发展起来,迟早也会因为太平洋而产生矛盾。

    澳大拉西亚和美国人的关系远远不如和英国人来的稳定,澳大拉西亚从美国获得的利益远远没有从英国获得的利益吸引人。

    不出肯特首相所料,威尔逊总统接下来的话语全部有关于建立新秩序,以及英法怎么落后,澳大拉西亚和美国怎么先进强大之类的。

    肯特首相对于威尔逊总统的发言嗤之以鼻,或许美国相较于英法有一定的先进方面,但目前还远远比不上英法的强大。

    目前的世界秩序也只能以英,法,俄,澳四大列强为基础来建立,其他国家还没有改变这四大列强地位的实力。

    随便聊了几句之后,肯特首相就送走了威尔逊总统,结束了这次根本没有意义的会谈。

    不过,肯特首相还是对威尔逊总统前来的真正意图有所深思。

    美国和英法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实力差距,相信美国人也能看到这一点。

    按照道理来说,美国人应该不会傻到现在就挑战英法的地位,这是哪怕美澳意联合起来都做不到的事情。

    既然如此,也就证明了美国人醉翁之意不在酒。看起来他们是想通过联合像澳大拉西亚这样的新兴国家,来建立新的世界秩序。

    实际上或许是想拉拢一些盟友,寻求更多的外交支持,来避免被排斥在新世界秩序的核心层。

    这么看来,澳大拉西亚就更没有和美国合作的必要了。澳大拉西亚本来就会是新世界秩序的核心层之一,虽然是四大列强中实力最弱的,但地位要远超意大利和美国这样的国家(在协约国)。

    如果让美国加入协约国核心层,澳大拉西亚的地位势必要再下降一位。

    这不就相当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吗?肯特首相暗骂一声,美国人这是忽悠澳大拉西亚自己捅自己刀子,对于美国人的印象也下降了一大截。

    想到这,肯特首相立即向英国阿斯奎斯首相打去电话,不着痕迹地提了提威尔逊总统的话语,并且笑着说道:“有些人已经不安分了。”

    相信英国人会有所行动,就算英国人之前没想着将美国排挤出协约国核心层,听到肯特首相的话后,肯定也会改变自己的想法。

    毕竟没人喜欢不安分的国家,特别是这种潜在的大敌,国家利益的挑战者。

    美国人肯定不会只找澳大拉西亚一个国家,但美国人肯定想不到,肯特首相在威尔逊总统刚走之后,就立即打电话给阿斯奎斯首相,直接将美国人的目的挑明白了。

    而英国人在战前就有扶持澳大拉西亚对抗美国的打算,面对这样的好机会,精通平衡政策的英国人又怎么会放弃呢?

    44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日万,已更74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