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美国参战和影响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疯艺炯龙字数:4729更新时间:24/01/27 11:24:55
    当意大利和巴尔干联军在奥匈帝国边境攻势突飞猛进之时,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确实有点慌了。

    美国人之所以不参加这场战争,并不代表着他们不想瓜分利益。

    只不过美国人想以更重要的角色参与这场战争,他们想等到协约国和同盟国打到筋疲力尽,自己再以调停者的身份加入战争。

    但没想到,同盟国在协约国的进攻中已经展现出疲态,甚至同盟国目前只剩下两大列强苟延残喘。

    如果意大利和澳大拉西亚真的联手打败了奥匈帝国,只剩下苦苦支撑的德意志帝国,也注定坚持不了多久。

    目前局势的发展和美国人的想象可谓是两个极端。美国人惊讶的发现,似乎不需要自己,协约国就能打赢这场战争。

    这就让美国人有些着急,如果坐视协约国打败同盟国瓜分利益,美国人不参与的话,是根本不可能有崛起的希望的。

    为了从这场战争中瓜分到利益,美国人坐不住了,开始和英国协商,请求参与这场战争。

    这个世界因为有着澳大拉西亚的加入,美国人到目前为止,对于这场战争的影响微乎其微。

    就连原本历史上美国赚取了很多利益的军火贸易,在这个世界都没有美国人的份。

    澳大拉西亚几乎承担了俄国和巴尔干诸国的所有军火贸易,再加上英法的援助,协约国的武器进口需求并没有那么高,也自然不会赶着去给美国人送钱。

    美国人没能从战争中获取大量的利益,也就还没有逆转和欧洲的身份。

    目前美国仍然是一个负债国,美国的大量资本和经济仍然被欧洲国家掌控。

    眼看着目前局势已经超出了自己的预期,美国总统威尔逊当机立断的决定,尽快加入这场战争,为美国争取更多的利益。

    至少要减少欧洲对美国经济的控制,美国才能更好的发展。

    但目前的现状是协约国并不太需要美国,美国想要硬插进来分一杯羹,也得看英法同不同意。

    美国总统威尔逊一边说服国会开展全国总动员,一边和英法取得联系,请求以协约国的身份加入这场战争。

    虽然美国大可以直接向德国宣战,但单独对德国作战和加入协约国对德国作战,在战后的利益分配是两回事。

    首先,德国的海外领地已经基本被协约国瓜分,美国单凭自己是不可能获得德国的海外领地的。

    虽然德国还有广阔的本土,但美国人有胆子在不经过英法的允许下,派兵攻陷德国的本土吗?

    先不说美国人有没有这个胆子,目前的美国军队不可能是德国军队的对手,美国人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进攻德国,无异于是螳臂挡车。

    对于美国想要加入协约国的提议,英法则保持了完全相反的态度。

    英国人并不希望美国人加入进来分一杯羹,毕竟战争到目前为止很是顺利,协约国五大列强的地位也很是稳固,不需要节外生枝。

    虽然单靠协约国的力量注定会导致更多的伤亡,不过目前的伤亡对于英法和整个协约国来说,也不是不可接受。

    毕竟战争到目前为止,协约国伤亡最多的两个国家是法国和俄国。

    英国人虽然伤亡也高,但正规军的伤亡只有几十万,更多的是殖民地部队的伤亡。

    正因为法国人的伤亡较高,正规部队的伤亡已经高达500万以上,死亡人数更是突破了100万。

    法国人自然希望能够有美国这样的列强加入协约国,自己承受一部分压力,同样也为自己分担一部分伤亡。

    英法的意见不一让美国人看到了加入协约国的机会,紧接着,美国人将目光看向俄国,试图争取这个死伤最为惨重的协约国国家。

    俄国人对于美国加入协约国的态度也是支持的,问美国不仅承诺向俄国提供一部分无息贷款,还承诺向俄国进行长达两年的援助。

    这对于目前经历过内乱,急缺物资和资金的俄国政府来说,也算是雪中送炭了。

    因此,美国人很快获得了俄国的支持,同意美国加入协约国对德作战。

    剩下的协约国列强国家就只剩澳大拉西亚和意大利了。阿瑟的态度十分鲜明,那就是和英国人一样,不同意美国加入协约国对德作战。

    美国人的加入虽然会为澳大拉西亚承担一部分物资压力,同样也会分走大量的战后利益分配,这对于澳大拉西亚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更何况,美国人是战争后澳大拉西亚的直接竞争者,也是最有可能和澳大拉西亚争夺欧洲人才的国家。

    对于这样的潜在竞争者,自然是能削弱就削弱,更不可能给予其发展的机会。

    而意大利的意见很符合意大利在一战中的定位,又不愿意得罪英国和澳大拉西亚,又想让美国加入来获取大量的资金和物资援助。

    这次美国想要加入协约国的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协约国的分裂。

    英国和法国在战略利益分配上已经有很大的裂痕,而俄国经历内乱之后,表现出的态度更加看重资金和物资,而不是和其他国家的感情。

    换句话来说,谁能给俄国提供更多的物资和资金支持,谁也就会获得俄国的支持。

    这么做确实对国家利益有很好的帮助,但这对于英国和澳大拉西亚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英国和俄国有着多方面的冲突,如果法国和美国走近,不过也很有可能靠近法美。

    如此一来,协约国阵营就变成了英国和澳大拉西亚对抗法美俄,加上一个如同墙头草一般的意大利,战后的利益分配注定不会平静。

    1917年5月底,美国政府再次和协约国展开会面,并且承诺了让各大国家几乎都不可能拒绝的条件。

    首先,美国愿意向英法俄澳意各提供一笔20亿美元的无息贷款,并且提供至少100万作战军队和一支主力舰队投入战争。

    20亿美元如果按照战前的汇率来看,大约相当于4亿英镑,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

    要知道,战争前英法每年的军费支出也不过6亿多美元,这笔资金能够提供英法战前至少三年的军费。

    但自从战争爆发以来,各国的军费都在以成倍的速度暴涨。1915年英国的军费就高达100多亿美元,去年的军费更是高达500多亿美元。

    和英法夸张的军费支出相比,这一笔20亿美元的无息贷款反而不算什么。

    不过,对于意大利和澳大拉西亚这样经济相对来说欠发达的国家,这20亿美元的无息贷款还是很有作用的。

    要知道,意大利去年的军费也只有10亿美元出头,这笔无息贷款足够意大利人再支撑两年。

    相较于其他国家来说,最受益的应该是澳大拉西亚。1916年澳大拉西亚的军费总支出只有1.2亿澳元,差不多相当于3亿美元。

    这还是在澳大拉西亚拥有接近100万作战部队,以及海军全面出动的情况下的军事花费。

    之所以军费这么低,因为和英国人的条约中,英国人要承担澳大拉西亚在欧洲作战军队一半的军费,这可是一笔高达6000万澳元的支出。

    这也代表着,美国人提供的这笔20亿美元的无息贷款,差不多能够让澳大拉西亚在战争中支撑七年。

    有了这笔无息贷款,法国和俄国对于美国人加入协约国也就更加支持了。

    甚至连意大利都被美国人说动,最终以3比2的优势,同意美国人加入协约国对德作战。

    不过,英国和澳大拉西亚也不是没有反制的手段。

    首先,协约国目前所占领的所有德国海外领土,按照现有的占领区域进行划分,美国人并不参与这些地区的分配。

    美国人可以获得所占领的德国土地的利益分配,但也要根据一个前提,那就是之前协约国所约定的,根据各国在战争中的贡献进行利益分配。

    因为美国人加入战争的比较晚,就算美国人会分一杯羹,美国人对战争的贡献也绝对不会太大。

    如此一来,就算美国人加入战争,在利益分配中最多和意大利一个等级,对原本协约国四大列强的利益分配起不到任何威胁。

    1917年6月1日,获得了协约国的同意之后,美国人迫不及待地对德宣战,并且立即派遣了一支运输舰队,运送一支陆军师和美国远征军总司令部前往欧洲。

    美国的陆军人数在各大列强中是最少的,哪怕威尔逊总统已经提前说动了国会进行全国总动员,至少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有所成效。

    这也代表着,至少在八月之前,欧洲战场上的美国军队不会太多,美国军队对于战争的影响也微乎其微。

    这其实也是澳大拉西亚的机会。在得知美国已经加入协约国对德作战之后,是当机立断用电报联系了远征军总司令托马斯将军,下达了命令,要求远征军尽快攻陷克拉根福,和意大利军队合围维也纳,迫使奥匈帝国退出这场战争。

    只要美国人对于打败奥匈帝国没有任何贡献,美国人也就没有任何借口和资格瓜分奥匈帝国的利益。

    如此一来,同盟国也就只剩下德国负于顽抗,美国人想要获得更多的利益分配,就只能出动军队真刀真枪的和德国人血拼。

    要知道,美国人单单是向协约国五大列强提供的无息贷款就高达100亿美元,加上美国人的战争花费等等,美国人在这场战争的支出至少高达200亿美元。

    如果单单一个德国的战后利益分配,美国人想要获得200亿美元以上的补偿有些困难。

    毕竟德国的利益分配包含协约国五大列强和美国,六个国家瓜分德国,分配到每一个国家头上的利益也就很少了。

    其实除了美国之外,还有一个国家也想加入协约国对德宣战,那就是岛国。

    但岛国和美国不同,岛国既没有美国如此发达的经济体系,也没有足以让英法重视的海军。

    甚至岛国国内十分缺少矿产物资,加入协约国反而还需要英法的援助。

    因此,英法直接拒绝了岛国加入协约国的请求,岛国想要凭借这次战争的机会占领德国在东亚的殖民地的企图也直接破灭。

    如果不加入协约国,岛国就只能单独对着德国宣战。但协约国的利益分配涉及德国所有的海外领地,岛国如果光明正大的侵占德国的东亚殖民地,相当于是在危害协约国的利益。

    如果岛国真的敢这么做,哪怕美国是岛国的盟友,也绝对救不了岛国。

    战后的英法虽然损失惨重,但想要收拾一个岛国还是轻轻松松的。

    要知道,去年岛国的军费只有2.2亿美元,连澳大拉西亚的军费支出都达不到,岛国又怎么有胆量去挑战英法的地位呢?

    就目前澳大拉西亚所表现出的实力来看,如果澳大拉西亚和岛国对战,岛国不一定会有胜算。

    虽然陆军人数方面澳大拉西亚处于劣势,但澳大拉西亚的海军对岛国进行全面封锁,同时空军在不断的轰炸岛国各大城市,很快岛国就会面临物资紧缺的问题。

    对于像岛国这样极度缺少物资的岛屿国家来说,如果海军不强大,就永远不可能会有崛起的机会。

    只要一封锁,岛国所面临的困境比德国都严重。缺少各种物资也足以让这个国家内部崩溃。

    美国参战带给欧洲最大的改变,就是欧洲各国家的舆论态度。

    从6月1日美国对德宣战开始,欧洲各国家的报社普遍唱衰德国,甚至有不少媒体直接宣称,德国的败亡已经是短时间内的事情,协约国的人们很快可以欢呼胜利了。

    美国加入协约国之后,协约国的列强数量来到了六个,而同盟国却只有两个。

    哪怕只是纸面数据,协约国仍然对同盟国保持着巨大的优势。这样的优势不仅在于人口,经济和工业,也在于协约国的土地面积,矿产资源和各种物资储备。

    不比别的,就算单单比人力和物资的消耗,同盟国也绝对不可能是协约国的对手。

    就连同盟国国内,德国和奥匈帝国的部分媒体,也开始质疑政府在战争中的表现。

    德国人怎么都不愿意相信,强大的德意志帝国在这场战争中是劣势的一方,并且很有可能输掉这场战争。

    值得庆幸的是,德国目前处于军政府的统治状态,政府的统治还不至于被一些报社的质疑动摇。

    军政府就有这样的好处,后方政府十分理解前线的指挥官,德国政府和容克贵族仍然是坚定的主战派,并没有受到影响。

    不过,德国虽然免除了危机,但奥匈帝国就没有那么好运了。

    奥匈帝国国内本来就有多方势力,再加上卡尔一世刚刚登基,没有那么高的威望,奥匈帝国国内的媒体可谓是畅所欲言。

    各大报社一开始质疑政府在战争中的决策,最后甚至开始质疑政府和卡尔一世。

    在这些报社的影响之下,民众们也对政府产生了一些信任危机。

    在奥匈帝国的各大工厂和街道纷纷爆发了罢工和游行,要求政府停止战争,重新恢复到战前的秩序。

    今天就这一更,请个假,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