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认知战

类别:科幻灵异 作者:思窝字数:1341更新时间:24/01/27 08:43:36
    《韩非子·扬权》:“审名以定位,明分以辩类。”要让人对同一个事物产生截然相反的认知,只需要改变词性即可。

    科学,Science。18世纪之前,西方科学还属于自然哲学。明末徐光启在与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学习西方学术时,发现与先秦经典《礼记·大学》里的“格物致知”类似,便用“格物致知”来翻译“自然哲学”。

    中国在相当漫长的历史长河里,经济、文化、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到了清代,依旧盛行“西学中源”一说,传进来的西学知识,便会拿经籍进行佐证,如此一来,Science便会被格物致知吸收消化,这对于盲目崇洋的洋务派来说,并不是他们想要的结果。为了打破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就必须建立全新的教育体系,才能全盘接受西方思想的改造。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度,到1912年推翻了封建王朝,出任民国政府教育总长的蔡元培,改革教育制度,通令全国在学校机构设置和课程设置中一律取消“格致科”,改用“科学”。一词之别,“西方科学”便取代了“四书五经”,成了国人新的价值观。

    从18世纪60年代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到19世纪至20世纪,西方科学家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西方科学因此得到了质的飞跃,并从自然哲学里分了出来,英雄造时势,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曾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神学”换成了“客观规律”,人们开始用科学来描述宇宙万物。一词之别,“科学”取代了“神学”,成了人们新的信仰。

    1946年计算机ENIAC诞生,1969年Arpanet出现。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更庞大的人群被编织在了一起,在更强大统治力的诱惑下,科学回到了自然哲学,对人的思想展开了全面研究。一词之别,科学的“理性”取代了宗教的“控心术”,成了人们新的行为准则。

    1982年循环神经网络(RNN)提出,1989年卷积神经网络(CNN)诞生,在新激活函数的应用下,2006年“神经网络”换上“深度学习”的名字,开始在数字世界里开疆拓土。2012年使用CNN模型的AlexNet打败了向量机,完成了一统数字世界的征途后,“神经网络”披上“人工智能”的名字,吹响了挑战人类的号角,在人机大战中,使用了深度学习算法的AlphaGo,2016年将韩国围棋九段棋手李世石打得落花流水,2017年将中国围棋九段棋手柯洁杀得片甲不留……此后,人工智能宛如无敌战神一般大杀四方、威震八方。人工智能似乎集全人类智慧于一身,成为了众人心中所信奉的全知之神。

    不管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还是人工智能,它们不会,也不需要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它们只需要执行设计者所编写的程序代码,利用统计学的统计方法处理数据,在概率论的帮助下找到概率最大的事件,通过微积分求导接近真实模型,在线性代数处理下将计算变简洁……并不断深度学习。当设计者对黑箱进行调参,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任何结果也能被轻易篡改。一词之别,“人工智能”取代了“宗教”,实现了对人的精神统治。

    当大家越相信超脑无所不能,超脑也就越无处不在。虽然赵蕾掌控了舆论平台,但社会性的舆论操控,难免会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也会引来人群的噪音。超脑的出现,使对人施加一对一潜移默化的微操成了可能。

    赵蕾望着浮现在眼前的超脑终端思量了许久,终究还是打开了后门,只见无穷尽的数据如繁星一般组成了一望无垠的森林,这便是被分门别类打上标签的芸芸众生,如同树叶一般牢牢生长在一棵棵大树上,又被限定在不同的围城里。

    触摸着中国围城里的数据,赵蕾点开了汇集着传统文化的数据光束,在超脑系统调参界面上,将神话人物角色魔化+1,人物形象妖化+1……在大数据库里,相关的描述文字、图形等数据随着权重值的变化而重组了起来……

    一场认知战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开始了,赵蕾要攻打的便是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记忆。